前几天,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术前麻醉访视,却因为一个病人的“无理要求”而变得极其复杂。为此,仅这一个病人的术前访视,就耗费我一个小时的时间。看着手里十来个病人的访视任务,真有欲哭无泪的感觉。
事情是这样的:这个病人准备要做一个甲状腺手术。20多岁的年纪,看上去确实很健康。可以估测,其各项检查大概率也都是正常的。然而,在翻阅她化验单的时候,却一直找不到甲状腺功能和血常规两项检查。询问她得知,她上个月在体检中刚刚查过,因此这次拒绝检查这些项目。
当我把这件事情和她的主治医生沟通后,她的主治医生似乎也没那么坚持。原来,拒绝的背后,她们竟然也是熟人看病。在主治医生帮她说好话的时候,不时也提到:她很年轻,平时经常跑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听到这话,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手术中,可是我们麻醉科在保驾护航。出了问题,你们又往麻醉科身上赖!不是熟人,这是你的事。在我这里,我只注重安全。围术期安全,不容打折。
看到我的态度很坚决,他们似乎还不死心,非要我给他们一个理由。还好,平时就勤学苦练、没有一天荒废。既然你们非要一个解释,我就给你们一个死心!
我告诉他们:
首先,人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不仅仅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身体内部的不适或者内环境的紊乱,身体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一旦人体察觉不适,多半已经到了极限。
其次,规范化的诊疗流程,是全世界医学专家在千百万人病人身上得出的经验总结。这种规范的制定,可以保证绝大多数病人手术的安全。看似对很多健康人是多余的检查,一旦病人有特殊情况,就可以发挥规范诊疗的效果,避免医疗风险和不良结局。
对于血常规,更是容易被忽视。尽管这项检查几乎在各种检查中都是常规检查项目,但很少有人注意其真正的意义。现实中,我们见过血色素只有2克的子宫肌瘤病人。由于月经异常,导致病人有长期、慢性的失血。因此,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并不会明显被病人察觉。严重的时候,心肌也会因为长期严重贫血而出现心肌病和代偿性改变。缺血和心脏功能的变化,都与围术期安全息息相关。可以说,一旦有类似这样的严重贫血情况,人们很容易忽略这些风险。但是,这些风险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她们又不死心地问:就没有破例的情况吗?
我明确告诉她们:如果没有条件做这些检查,比如手术很紧急。那么,平素身体很好,并且近一个月内未做过手术、没有严重外伤或者严重身体异常改变者,一个月内的某些检查是可以参考的。一旦有这些情况,就应该重新做这些检查。比如,一次看似没什么严重后果的外伤,就有可能激活体内的凝血系统。而为了止血,身体必须消耗凝血因子以及凝血过程所需的血小板。血小板的寿命大约是7到14天,一旦新生的血小板没有及时补充,就有可能在手术中出现出血不止。
听到我说得这么吓人,她的主治医生赶紧打开电脑开了这些检查。
总结:平时工作中的一点疏忽就有可能酿成一次重大医疗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工作中,必须持有认真,谨慎,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全身心的投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rhzlxjb/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