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患者女,43岁,一年来出现胸闷、气短,偶发胸痛,逐渐加重。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不规律用药,具体不详。10月前因“心慌,胸闷”住院,诊断“冠心病”,具体治疗不详。有高血压家族史,其父64岁时猝死,原因不详。
入院诊断:高血压,冠心病。
辅助检查:血压:/87mmHg。血常规:血红蛋白(HGB):g/L。生化:肝功:正常;肾功能:正常。甘油三脂(TG):3.16mmol/L,总胆固醇(TCHO):5.97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L):0.89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L)3.71mmol/L。
空腹血糖:5.8mmol/L。门诊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5导联有缺血性ST-T段压低,T波倒置。
超声心动图表现:左室对称性肥厚(图1,2),室间隔为著,最厚处厚约23.3mm,位于主动脉瓣下21mm处,余前壁21.5mm,下后壁17.5mm,侧壁18,1mm。CDFI:左室流出道呈五彩镶嵌花色血流信号(图3)。M型超声: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即SAM征阳性。CW: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增大,频谱峰值后移(图4),Vmax:cm/s,PG:85mmHg。
超声诊断:非对称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为左优势型,左主干分叉处狭窄40%-50%,左前降支起始处狭窄约60%,回旋支起始处狭窄70%,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55%。
治疗情况:结合病情及超声结果,转入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左室流出道疏通术。术中切开左室,切除肥厚心肌,尤其是室间隔部位对左室流出道造成梗阻的肥厚部分,使左室流出道通畅。术中由经食道超声同步监测评估左室流出道及二尖瓣运动情况,指导手术。本例患者术中TEE检查:室间隔厚度12mm,CDFI:左室流出道为亮红色血流信号,CW: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分别为:Vmax:cm/s,PG:16mmHg。二尖瓣形态正常,收缩期未见明确前移运动(SAM征阴性),EPSS约0.7mm。对左室流出道的疏通效果显著。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给予硝苯地平和心得安等基础药物治疗。
术后随访:术后5天复查超声心动图(图5):室间隔厚度11.7mm,二尖瓣形态正常,收缩期未见明确前移运动(SAM征阴性),EPSS约0.8mm。CW: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分别为:Vmax:cm/s,PG:10mmHg。
术后3月门诊随诊,无不适症状,复查超声心动图(图6):室间隔厚度11mm,二尖瓣形态正常,收缩期未见明确前移运动(SAM征阴性),EPSS约0.9mm。CW: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分别为:Vmax:cm/s,PG:8mmHg。治疗效果满意。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