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精神受到创伤,如伤心、难过、惊吓时,常会说:“我的心都碎了!”“吓死了”。《三国演义》里的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后,伤心过度便一病不起。那么人的心是否真的会碎呢?
然而,有一位徐阿姨真的得了心碎综合症。据了解,徐阿姨今年61岁,在亲眼目睹了父亲从楼梯上摔下来时受到惊吓,出现了胸骨后疼痛、并向后背放射及出汗症状,且疼痛持续数天不能缓解,家属连忙将徐医院急诊。经心电图及血液等检查显示,徐阿姨高的侧壁ST段抬高、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升高,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急诊医生立即请心内科值班医生吴飞飞主治医师会诊。
吴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后,将徐阿姨收治到心内科病房进一步检查。但在对徐阿姨行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基本正常,而心脏基底部强烈收缩,左室前壁及心尖部呈球样改变,最终确诊为应激性心肌病,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心碎综合症”,而非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吴医师通过辅助治疗手段降低徐阿姨心脏负荷,不久心脏功能逐渐恢复,徐阿姨顺利出院。
据悉,“心碎综合症”也被称为“伤心综合症”,在上世纪90年代由日本学者发现,好发年龄为中老年人,其中95%是女性,尤其是绝经期妇女。这是一种应激性的急性心衰综合症,临床表现类似于心肌梗死,但没有血管堵塞的病理表现,一般2-4周就可完全恢复。
医院心内科郭明主任介绍说,心碎综合症和急性心肌梗死虽然症状相似,但病因完全不同,所以早期的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很重要,避免将“心碎综合症”误诊为心肌梗死或者其他心脏疾病而延误治疗。在治疗上,其他心脏疾病的治疗一般是对抗病因,比如抗凝血、抗血小板,而“心碎综合症”的治疗是要降低心脏负荷,通过辅助手段让心脏得到休息,以恢复心脏功能。
医生提醒,上了年纪的女性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激动或者极度伤心后,出现胸闷、胸痛、气促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就要引起警惕及时送医治疗。就医时,患者或家属要详细介绍发病前发生的情况,比如患者是否有受到较大的情绪刺激等,这样更利于及时确诊治疗。(通讯员郑霞飞)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