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临床病例一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19-11-25

各位看官,大家好,因为临床工作繁忙,已经有一个月没有更新了文章了,不好意思,今天从新开更。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一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的新探索,我们直接步入正题。

病史介绍

患者老年女性,60岁,已婚,农民。

主诉:反复胸痛5+年,双下肢水肿20+天

现病史:入院前5+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前区隐痛,无放射痛,偶有心悸、心累、气紧,每次持续约数分钟,休息后缓解,患者未予重视,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入院前20+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伴心累、气紧,伴咳嗽、咯白痰,伴双下肢水肿,无发热、畏寒,无黑曚、晕厥、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腹泻,无肢体活动不利等,遂来我院,门诊以“冠心病?”收入住院。

既往史:20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摘除术,具体不详。

个人史:无特殊

婚育史:育有1子,配偶及儿子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36.5℃、BP/60mmHg、P次/min、R20次/min神清,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次/分,律齐,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粗糙的3/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无特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

院内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B型钠尿肽:pg/mL(参考值0-pg/mL)。

心电图提示胸前导联V2-V6导联T波倒置。Holter少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基底段30mm、左心室后壁9mm,SAM征阳性;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Vmax=6.13m/s,PGmean=86mmHg,PGmax=mmHg,EF:55%)

诊断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HF-PEF),心功能IV级

?胆囊切除术后

治疗

?倍他乐克25mgbid(依据耐受程度逐渐加量)

?呋塞米利尿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药物调整

药物治疗:倍他乐克逐渐加量至mgbid,控制心率及改善症状,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及对症治疗

患者B型钠尿肽(BNP)仍居高不下(多次复查均>pg/mL)。体格检查:BP/71mmHg、心率88次/分,患者仍诉心累气紧,不能长久平卧,偶有胸闷胸痛。

下一步怎么办?再次优化药物治疗?手术?

ESC心衰指南上对伊伐布雷定的推荐级别

版指南推荐

版指南推荐

伊伐布雷定说明书

对于HF-PEF(HOCM)能否使用伊伐布雷定?

处理:

加用可兰特(盐酸伊伐布雷定)5mgbid,后加至7.5mgbid,患者心率下降至68次/分,心累气紧较前缓解,可平卧休息。

一个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仅仅药物治疗足够了吗?来看看下面的研究。

手术治疗方式比较: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手术治疗方式有:外科室间隔切除术、双腔起搏、乙醇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射频消融术.

外科手术曾被认作是非药物治疗的"金标准,但创伤较大。

化学消融能改善HOCM患者的症状,且长期预后良好。然而,间隔支动脉存在一定的解剖变异,不是总与梗阻部位相匹配;若乙醇向非间隔支动脉渗漏,则会造成严重和广泛的心肌坏死。

射频消融术系通过导管释放射频电流,使组织内温度升高,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在局部产生界限清楚的凝固性坏死,并很少破坏周围正常组织。与酒精消融相比,可在靶目标位置直接消融,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小,且受间隔支动脉解剖变异的影响小,值得进一步探索。

PTSMA适应症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

传统PTSMA手术方式

造影并选择合适的间隔支(常为LAD的第一间隔支)

用冠脉指引导丝连接最近的间隔支,常规PCI技术推送一短的OTW球囊导管

选择略大于靶血管直径的球囊用球囊完全阻断该间隔支10min,重复监测压力阶差和LVEDP

若证实有效,则经间隔支通过延长的OTW球囊导管腔缓慢注射1-2ml无水酒精介导心肌坏死

传统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

手术操作示意图

DSA无法对间隔支供血心肌的部位、范围进行精确定位!

——无水乙醇用法——部分中心并发症统计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并发症

--------年《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1)死亡:发表文献中住院病死率为2%,各中心不一,其范围为0~4%。

(2)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发生率各家报告不一(2%-10%)

(3)束支阻滞:发生率为40~58%,其中RBBB占43%,

LBBB占12%,部分能够恢复

(4)不常见的并发症:有导丝使前降支撕裂、冠状动脉

血栓、心室颤动、室速等、酒精泄露致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右室梗塞、左室游离壁梗塞等。

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更加精确的寻找靶血管,避免盲目消融?

如何减少需要起搏器治疗的并发症?

——心肌声学造影(MCE)——靶血管的定位的新思路

精确定位消融范围是手术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通过向冠状动脉间隔支选择性地注射造影微气泡,再应用谐波成像技术,使含造影剂区域心肌超声心动图显像增强,从而实时定量评价心肌的灌注。

?MCE具有精确、实时、定量评估的特点。

弹簧圈--封堵间隔支新尝试

放弃使用不可控的无水酒精。

改用可控的弹簧圈,期望减少并发症。

改变手术方案

手术操作步骤如下:

?放置临时起搏电极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测量LVOTG

?经胸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估

?用PTCA技术沿导引导丝将微导管送至拟消融的血管间隔支

?心肌声学造影(MCE):延着微导管注入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剂,然后经胸超声评估心肌显影的位置,确定是否为靶血管。

?确定靶血管后,先用球囊试封堵间隔支血管,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延着微导管送入弹簧圈若干,血流动力学监测,再次测量LVOTG。

?再次经胸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估

冠状动脉造影未见确切狭窄

心导管测量左心室-主动脉压力阶差为80mmHg

手术经过

?植入临时起搏器设置50bpm的备用脉冲,防止三度AVB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造影可见2个大的间隔支,寻找靶血管。

?微导管到位后,延着微导管注射2ml六氟化硫微泡,行MCE(心肌声学造影)检查。

?观察显影部位是否为靶血管。

MCE确定靶血管

超声多切面评估室间隔心肌显影的部位,范围,未累及乳头肌等部位,

初步拟定为靶血管。

第一间隔支为靶血管,拟定靶血管后,行球囊试封堵,观察并发症,以及LVOTG变化情况。

球囊试封堵,患者无房室传导阻滞,LVOTG下降,拟行弹簧圈封堵。

开始植入弹簧圈

顺序植入3个弹簧圈

最终结果,植入3个弹簧圈,第一间隔支被封堵,患者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

术后即刻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明显降低,LVOGT明显下降,

无乳头肌受损及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

最终结果

术后监测:

导管测定压力阶差下降>50%

超声提示室间隔厚度无明显变化,SAM征明显改善,术后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Vmax=3.16m/s,PGmean=25.9mmHg

并发症:无心包填塞、恶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

随访结果

随访:出院后至今胸痛、气紧等症状明显缓解,多次复查超声无复发迹象。

弹簧圈封堵靶间隔支---放眼国外

年,JacobM首先报道经导管以弹簧圈封堵靶间隔支治疗HOCM

DurandE等报道20例经导管以弹簧圈封堵靶间隔支治疗HOCM,造成相关心肌坏死治疗HOCM,并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在NYHA心功能分级、LVOTG、室间隔厚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未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术后1例发生室间隔穿孔,术后19天死亡。

总结

1.MCE可以指导帮助PTSMA选择靶血管,避免减少盲目消融。

2.弹簧圈-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更加可控,有可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3.MCE联合弹簧圈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目前以个案报道为主,很难作到随机、双盲,此方法治疗HOCM的疗效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我是金牛区PAO王,PAO王不约PAO

我是心内科医生一枚,在临床闲暇之余,本







































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