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前,曾经接受过两次肾移植治疗的冯女士出现了气促、胸闷的感觉,她到我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接受治疗,经过诊断,冯女士患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5月8日下午,我院心导管手术室传来消息,手术成功,术后,冯女士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下降了45mmHg,胸闷不适等症状明显改善。当天,中午我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钟国强教授、桂春教授联合超声科吴棘教授组成的手术团队,在导管手术麻醉室等多学科的配合下,成功完成了内超声指导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钟国强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比较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0.2%。该疾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绞痛、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猝死等,死亡率为0.5%。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外科间隔心肌切除术、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等。冯女士接受过两次肾移植手术,外科间隔心肌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大,间隔化学消融术围术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比较高。经过多学科会诊、患者同意,钟国强、桂春、吴棘决定采用最新治疗方法——心腔内超声可视下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钟国强表示,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室间隔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最新的治疗方法,可实时观察消融肥厚的室间隔,避开了希氏束及近端传导束的分布区域。该手术术式的特点是定位准确,损伤小,效果确切,具有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意味着我院心血管病电生理介入治疗水平再进一步,更为广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内容来源:心血管内科、宣传科
温馨提示我院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