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技术心衰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三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1-12-9
心衰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三)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降低,无法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充分排出,不能满足全身组织细胞功能活动和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及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进一步研究HF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靶点,HF动物模型的应用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因此,了解不同的造模方式有利于我们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

常见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1.遗传型HF模型

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

推荐指数:★★★★☆

方法: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是一种遗传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高效模拟人类高血压导致心衰过程,是压力超负荷型心衰模型的一种。SHR大鼠出生后1-2月出现心肌细胞变性,灶状坏死,后2-3月出现心肌纤维化,3-5月出现心肌肥大,心室扩张等病理变化。

特点:不需要技术干预即可形成,但形成时间较长,心力衰竭的发生及严重等级,与左心室扩张程度密切相关,能较好地演示从心肌肥厚到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

适用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

SHHF/Mcc-/facp大鼠

推荐指数:★★★★☆

方法:SHHF/Mcc-/facp大鼠是一种可复制性自发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遗传模型,且都会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皮下水肿和腹水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SHHF大鼠携带facp肥胖基因,且其基因编码1个有缺陷的Leptin受体(SH-HF/Mcc-facp),从而导致肥胖和HF,从15个月就出现心力衰竭。

特点:可复制性自发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遗传模型,从15个月就出现心脏功

能缺失。

适用于:自发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自发衰老倾向(SAMP8)小鼠

推荐指数:★★★☆☆

方法:自发衰老倾向(SAMP8)小鼠是与衰老相关的良好心力衰竭模型,在6个月大时,该动物模型显示E/A比,E’和E’/A’显著降低以及EDPVR、纤维化和TGF-β表达增加。

特点:衰老相关的良好心力衰竭模型。

适用于:衰老相关HF的研究

2.转基因型HF模型

VDR基因敲除小鼠

推荐指数:★★★☆☆

方法:配体维生素D受体(VDR)在控制心血管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全动物VDR基因敲除(VDR-/-)还是肌细胞特异性VDR基因缺失都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心脏脂肪变性(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的临床状态也与低循环OH维生素D水平有关。

特点:小鼠表现出晚期心肌病和心力衰竭。

适用于:HF发病机制及进展机制的研究

SIRT1HY转基因小鼠

推荐指数:★★★☆☆

方法:采用基因显微注射技术构建具有心脏特异性表达的人SIRT1(SIRT1HY)的显性失活形式的转基因小鼠,能抑制内源性SIRT1活性,小鼠存在扩张性心肌病,表现出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小鼠心脏中SIRT1(SIRT1HY)过表达的显性失活形式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和早发性心力衰竭。

特点:小鼠心脏中SIRT1(SIRT1HY)过表达的显性失活形式能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和早发性心力衰竭,表现出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

适用于:早发性HF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妍,高建平.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36(01):-.

[2]黄明,熊可,李霄,吕玲,李霖,张晗.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38(06):-.

[3]李昌繁,江时森.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05):-+.

[4]刘菊.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9(04):-.

[5]刘新宾,李力,张红超.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17(11):-.

[6]孙艳侠,王国干.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1(07):73-78.

[7]张郑乐.简述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07):-.

End

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更求进步

云南洛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洛宇生物)是云南省第一家有自主研发创新科研平台的第三方企业,公司技术架构完整,服务流程明确,研发水平过硬,已协助完成余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7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