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心肌病,又称为产后非炎症心肌病、产后心肌病、产后心脏病、产前心脏病、分娩前后心肌病、妊娠心脏病、中毒性产后心肌炎。围产期心肌病是指没有心脏病,又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而在妊娠最后3个月或在产后6个月内发生的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因其主要是发生在围产期,故称为围产期心肌病。
围产期心肌病与妊娠密切相关,多与年龄偏大、肥胖、多次妊娠、慢性高血压、遗传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围产期心肌病临床表现特点为距分娩期越近,临床症状越明显。开始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典型心力衰竭表现。一般先出现左心衰竭随后出现右心衰竭,也有出现全心衰竭的。
一、引起围产期心肌病的原因。
1、细菌和病毒。细菌毒素和病毒可以导致心肌纤维破坏,与扩张型心肌病关系密切,而围产期心肌病的表现也酷似扩张型心肌病,所以可推测细菌和病毒感染可能是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之一。
2、妊娠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浮肿和蛋白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及心肾衰竭,甚至发生母婴的死亡。孕妇舒张压若升高2.6KPa,不管血压是否大于17.3/12.0KPa,均应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高血压可引起心室肥厚、心腔扩大和心力衰竭,可能是围产性心肌病的诱因或致病因素之一,但围产期心肌病无大量蛋白尿。
3、妊娠。围产期心肌病与妊娠密切相关,至少妊娠是围产期心肌病发病的条件因素。多次妊娠的妇女发病率明显高于初次妊娠者;有围产期心肌病病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复发概率极高;高龄和双胎或多胎妊娠者发病率明显增高。
4、硒缺乏。缺硒可使心脏更易遭受病毒感染、高血压或低钙血症的损害。但硒缺乏是诱发围产期心肌病的诱因,还是围产期心肌病造成的结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其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1的缺乏可能是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之一,但缺乏证据;内分泌紊乱如激素、黄体酮和催乳素失调可能与围产期心肌病有关,但部分围产期心肌病患者激素水平正常;自身免疫和抗心肌抗体的存在,母亲对胎儿抗原的免疫反应等可能参与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病。
其他病因还包括:
(1)保胎,产程延长。
(2)素/松弛肽异常:弛缓素是一种主要在妊娠期间产生的卵巢激素,最近在心房也有发现。研究显示,该物质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变时特征,可能还与心肌过分松弛有关;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和地理环境等也可能参与发病,但均不确定。
(3)激活的致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或白细胞介素-1已被证实参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二、围产期心肌病的症状。
1、心脏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
2、心力衰竭。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体循环淤血体征。
3、心律失常: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均有,室早和房颤最为多见。
4、栓塞:脑、肺、肾动脉栓塞最常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