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心房颤动是成人常见的心律失常,是脑卒中、心力衰竭、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房颤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多。在我国,30岁以上成年人房颤的患病率为0.7%,20岁以上成年人房颤的患病率为0.2%。房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抗凝、控制心律、转复窦律、维持窦律。其中药物复律治疗在房颤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其方法简单,患者易于接受,但复律的成功率低于电复律,对发作时间7天内的房颤较为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房颤转复窦律治疗。选择药物时需考虑是否有基础疾病、药物作用特点和治疗成本的问题。
一、复律药物1、胺碘酮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并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静脉及口服均可,静脉胺碘酮能转复节律和控制房颤心室率,短期应用安全性较好,但起效时间较迟。8-24h的转复率为35%-90%。当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时,首选胺碘酮复律治疗。静脉用药期间注意低血压、肝损害、心动过缓、静脉炎等不良反应。长期应用时注意甲状腺功能、肺毒性、肝损害等不良反应。
2、普罗帕酮
普罗帕酮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抑制快钠离子内流,减慢收缩除极速度,使传导速度减低,轻度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及有效不应期,并可提高心肌细胞阈电位,明显减少心肌的自发兴奋性,有利于消除折返。对新近发生的房颤转复有效,作用较快,口服后2-6h起效,静脉注射后0.5-2.0h起效,转复率41%-91%。普罗帕酮不良反应相对少见,包括室内阻滞、房扑伴快心室率、室速、低血压、转复后心动过缓等。结构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3、氟卡尼
氟卡尼属于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降低0相上升速率和幅度;抑制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室肌的传导;能减慢心房和心室的自律性。口服或静脉应用对新近发生的房颤有效,作用较快,口服复律时间3h,静脉复律时间1h,转复率55%-8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血压、心房扑动伴房室1:1传导、QT间期延长。缺血性心肌病及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4、伊布利特
伊布利特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能抑制复极时K+外流(Ikr),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此外,伊布利特还兼有促进平台期缓慢Na+内流及平台期Ca2+内流的作用,这一作用使平台期延长,同样也起到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伊布利特为静脉注射用药,起效快,对近期发生的房颤疗效较好,转复率25%-5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低血压,QT间期延长、明显低钾血症、左心室肥厚、LVEF明显降低(30%)患者应避免使用。
5、维纳卡兰
维纳卡兰是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选择性作用于心房肌的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维纳卡兰不仅可选择性阻断超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及乙酰胆碱激活内向整流钾电流(Ikach),且可阻断心房特异性频率依赖的钠离子通道,进而延长心房肌的有效不应期。能阻断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Ito)和迟发钠通道电流(INa)。有静脉和口服两种剂型,转复率48%-62%,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室上性心律失常、头痛、心衰、乏力等。不建议用于30天内急性冠脉综合征、低血压、中重度心衰、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和QT间期延长患者。
二、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雷诺嗪是一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断峰值钠电流(PeakINa),抑制舒张期去极化及房性心律失常;通过晚期钠电流(LateINa),抑制早期后除极及延迟后除极。目前其临床效果尚不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该药物能提高胺碘酮的复律效果。
三、复律时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根据《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推荐:对房颤或房扑持续≥48h或时间不详的患者,无论CHA2DS2-VASC评分或选用何种方法复律(电复律或药物复律),均建议至少在复律前3周和复律后4周应用华法林抗凝(INR2.0-3.0)(ⅠB);对房颤或房扑持续≥48h或时间不详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立即复律,同时应尽快启动抗凝(ⅠC);对房颤或房扑持续48h的患者,若为脑卒中高危,建议在复律前尽快或复律后立即静脉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或使用NOAC,而后长期抗凝治疗(ⅠC);所有房颤患者在复律后是否需长期抗凝治疗,取决于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结果(ⅠC)。
四、房颤的长期抗心律失常治疗房颤的长期抗心律失常治疗策略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为药物选择的第一原则,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房颤的复发并不一定意味着治疗失败。复发频率降低、每次复发时房颤持续时间缩短、复发时症状减轻、由不能耐受变为可以耐受,都应视为已基本达到治疗目的。
1、决奈达隆
决奈达隆为口服药物,属于新型Ⅲ型抗心律失常药,其结构与胺碘酮相似,但不含碘。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加重、肝功能损害、QT间期延长,对永久性房颤,决奈达隆可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及脑卒中和心衰住院的风险。
2、索他洛尔
索他洛尔属于β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转复房颤的疗效差,但预防房颤复发的作用与普罗帕酮相当,对合并哮喘、心衰、肾功能不良或QT间期延长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3、奎尼丁
奎尼丁为口服药物,不良反应: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不建议在院外应用奎尼丁进行药物复律,可能提高患者死亡率。
根据《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的建议,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需要仔细评估,考虑存在的合并疾病、心血管危险和潜在的严重致心律失常作用、心外毒性作用、患者意愿和症状负荷。(ⅠA)推荐决奈达隆、氟卡尼、普罗帕酮或索他洛尔用于预防左室功能正常、没有病理性左室肥厚患者的症状性房颤的复发。(ⅠA)推荐决奈达隆用于预防没有心力衰竭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症状性AF的复发。(ⅠA)推荐胺碘酮用于预防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性AF的复发。
另外,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或患者要求停药,则应该停药;如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确切,应及时停药。
推荐阅读
郑泽琪: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郑泽琪:非心脏手术术前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