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医院 >> 正文 >> 正文

2017年度蛋白质组重磅研究Top10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18-1-23

回顾年,国际著名杂志Cell、Science和Nature等收录了很多突破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其中绝大部分属于药物开发,肿瘤治疗等相关的医学领域。小编筛选了其中10篇研究,供大家学习、了解蛋白质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1.Thetargetlandscapeofclinicalkinasedrugs

(doi:10./science.aan)

激酶抑制剂能够成功地延缓某些癌症中的肿瘤生长,亦有很多激酶抑制剂已应用于临床,但是,在很多情形下,单个激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未知的。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超过小时的质谱分析中,分析了白血病、脑瘤、结肠癌细胞对种临床上测试过的激酶抑制剂作出反应时的全部细胞内含物,系统性地绘制出激酶-激酶抑制剂相互作用图谱。发现了之前与激酶抑制剂药物不相关联的新型激酶——MELK(已被鉴定为某些肺癌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2.Vasohibinsencodetubulindetyrosinatingactivity

(doi:10./science.aao)

Vasohibins/SVBParetubulincarboxypeptidases(TCPs)thatregulateneurondifferentiation

(doi:10./science.aao)

可逆的α-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在微管动态变化、微管功能和缺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管缺陷与癌症、大脑功能障碍和心肌病相关联。此两篇Science鉴定出具有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活性的酶——微管蛋白酪氨酸羧肽酶(tyrosinecarboxypeptidase,TCP)。

Nieuwenhuis通过新型基因筛选方法,鉴定出小分子蛋白SVBP,通过结合到血管抑制蛋白VASH蛋白上,推测其具有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活性。

同期,法国研究人员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证实大脑中的TCP是血管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与SVBP的复合物。VASH1和它的同源蛋白VASH2当与SVBP结合在一起时在微管上表现出强劲的特异性的Tyr/Phe羧肽酶活性。并在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

3.Clickchemistryenablespreclinicalevaluationoftargetedepigenetictherapies

(doi:10./science.aal)

药物经常在临床试验中失败,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药物在细胞内和组织中的定位不够了解。DeanS.Tyler等人利用点击蛋白组学(clickproteomics)和点击测序(clicksequencing)探究了蛋白BRD4(溴区包含蛋白4)的基因调节功能和BET抑制剂诱导的转录变化。在针对急性白血病小鼠模型的研究中,他们利用高分辨率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突出显示药物对不同的组织区域中的肿瘤细胞的活性存在异质性。体内实验得以证实,从而揭示药物在脾脏和骨髓(白血病细胞的两个组织来源)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聚集。

4.Redox-basedreagentsforchemoselectivemethioninebioconjugation

(doi:10./science.aal)

来自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开发一种能够将化学物和标记物附着到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上的新型偶联技术——氧化还原活化化学标记(redoxactivatedchemicaltagging,ReACT)。此技术能够将化合物偶联到蛋氨酸上,而不是传统的偶联到半胱氨酸上,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式导致复合物不稳定和破坏它的自然功能等一系列弊端,在药物开发、蛋白检测以及分子追踪和可视化观察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5.Homer1adriveshomeostaticscaling-downofexcitatorysynapsesduringsleep

(doi:10./science.aai)

来自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揭示睡眠时候大脑神经连接变弱机理。一方面,研究者对清醒和沉睡时小鼠大脑中多个神经突触的尺寸进行了测量。他们发现,与清醒状态下相比,在睡眠状态下两神经间的连接均减少了18-20%;另一方面,研究者分别从沉睡小鼠和清醒小鼠的脑内分离了大量的突触,检测了上千种蛋白的表达水平。还用荧光分子标记了一些受体,用显微镜追踪他们在啮齿类活体脑内的踪迹。两种技术都显示,包括AMPA(一种神经突触强度的良好指示剂)在内的许多受体都在小鼠睡觉的时候从神经突触上被移除了。

6.GranzymeBDisruptsCentralMetabolismandProteinSynthesisinBacteriatoPromoteanImmuneCellDeathProgram

(doi:10./j.cell..10.)

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SriramChandrasekaran和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JudyLieberman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蛋白质组技术和计算机建模方法发现了杀伤性T细胞攻击细菌的方式与抗生素的作用方式存在着一种关键性的差异:抗生素通常攻击细菌中的单个过程,而杀伤性T细胞同时攻击细菌中的多个过程,有望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7.ChemicalProteomicsIdentifiesDruggableVulnerabilitiesinaGeneticallyDefinedCancer

(doi:10./j.cell..08.)

蛋白质中的特定氨基酸具有特殊的化学反应性,其能够促进分子形成不可逆的共价键结构或特殊的侦查分子,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基于此原理开发的一系列复杂的蛋白质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这种新方法寻找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s)生长非常重要的蛋白小型分子抑制剂,非小细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占到了85%的比例,而且其对于药物疗法并不敏感。这种新方法或能帮助我们鉴别出此前我们无法识别的一些癌症药物靶点,有望帮助发现新型的抗癌疗法。

8.InSituCaptureofChromatinInteractionsbyBiotinylateddCas9

(doi:10./j.cell..08.)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开发出一种新的系统——CAPTURE(CRISPRAffinityPurificationinsituofRegulatoryElements,原位CRISPR亲和纯化调节元件),用于同时分离基因组序列结合蛋白以及研究它们与RNA和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利用此方法成功地鉴定出很多已知的和新的人端粒结合蛋白,同时在人血细胞中发现了调节异常的β-珠蛋白基因表达的新机制。此方法使得鉴定和描述整个基因组中的调节区域和与这些调节区域结合的蛋白成为可能。

9.LigandandTargetDiscoverybyFragment-BasedScreeninginHumanCells

(doi:10./j.cell..12.)

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增强新药的发现和蛋白的研究。此新方法通过设计结构上变化多端的配体(天然细胞环境中可以结合数十万种蛋白质的小分子),在合作化学家帮助下创建了一个包含几百个稍微更复杂的候选配体的库。可以研究蛋白质如何在细胞中工作,用于新药物的开发,修饰蛋白的研究,新蛋白的发现。

10.Detectionofdysregulatedprotein-associationnetworksbyhigh-throughputproteomicspredictscancervulnerabilities

(doi:10./nbt.)

来自美医院癌症中心和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斯顿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基于高通量蛋白组学技术开发了一种蛋白互作分析方法——IMAHP(Interactomemappingbyhigh-throughputquantitativeproteomeanalysis)。此方法分析了41个乳腺癌细胞系中异常互作蛋白,并研究其影响细胞的机理。此外,通过这些可视为生物标志物的异常互作蛋白,成功预测了这些细胞系对种药物的敏感性。研究者认为IMAHP在深入研究蛋白互作网络的动态变化、寻找癌症中异常的互作蛋白,以及后期药物筛选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小贴士:文献已上传百度云盘,方便各位老师进一步了解。

链接: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权威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