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亢某,男,39岁,平顶山人,工人,无药物过敏史,年9月28日初诊。主诉:胸闷、气短、心悸3月余。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查心脏彩超示: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心扩大,左心收缩舒张功能降低,于年9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显示右冠中段中度狭窄,并植入支架一枚,经治疗,症状缓解,出院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雷米普利片、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美托洛尔片药物至今,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仍时有发生,为求进一步治疗,今来诊,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BP:/70mmHg,HR:60次/分,心律齐。
中医诊断:心衰病(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1、扩张型心肌病2、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
处方:生黄芪30g,党参20g,茯苓15g,桂枝12g,葶苈子24g,老茶树根60g,回心草15g,五爪龙24g,丹参24g,泽兰15g,泽泻24g,益母草15g,桃仁12g,赤芍12g,红景天30g,生白术15g,隔山消20g,升麻10g,甘草6g20剂,水煎服
年10月23日复诊:诉近两天出现胸痛,持续约2分钟自行缓解,纳眠可,小便调,大便稍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BP:/80mmHg,HR:68次/分,心律齐。
处理:9月28日方生黄芪改为45g,五爪龙改为40g,生白术改为炒白术30g,丹参改为30g,加山萸肉30g20剂,水煎服
年11月13日复诊:诉胸痛发作2-3次,每次持续几分钟自行缓解,近1周自觉头部发紧,头痛,纳眠可,小便可,大便不成形,1-2次/日,现口服美托洛尔片25mg.bid。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BP:/78mmHg,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部分导联ST-T改变,HR:53次/分。
处理:生黄芪改为60g,五爪龙改为60g,升麻改为15g,加蔓荆子15g,白芷12g,去山萸肉20剂,水煎服
年12月11日复诊:诉胸痛较前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活动后心悸,头部不适症状消失,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BP:96/80mmHg,HR:60次/分,心律齐。
处理:11月13日方生黄芪改为90g,升麻改为20g,加柴胡12g,芡实30g,去蔓荆子、白芷20剂,水煎服
按语:本案例为扩张型心肌病,归属祖国医学“心衰病”范畴,证属气虚血瘀。王教授治疗本病,常用抗纤益心方加减。方中黄芪、党参、茯苓、五爪龙、白术、甘草、红景天、隔山消益气补虚、健脾和中;老茶树根、丹参、桃仁、赤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桂枝、葶苈子、泽泻、泽兰、益母草温阳活血利水;回心草安神宁心;升麻升阳举陷;甘草兼调药性。中医治疗本病虽强调辨证论治,但不能忽视西医对其治疗的重要意义。严格控制水盐摄入,改善睡眠,严格按照目前西医心衰的国际治疗指南规范进行治疗,如应用利尿剂、贝塔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并时刻注意心率、血压的变化。急性期建议住院治疗,先控制心衰症状;慢性期可进行辨证论治,标本兼顾。总之,坚持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取效的关键。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