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医院 >> 正文 >> 正文

INNO路演3月新研医药BD专场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1-8-10
北京知名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年3月30日,由国科新研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主办的“新研医药BD专场路演I期”活动,在上海市黄浦区科学会堂思南楼成功举办。

主持人国科新研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商务总监吴文嘉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恒瑞,扬子江,齐鲁,石药,上药等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各大药企,以及阿斯利康,英国BI公司,吉利德等外资药企的BD总监,立项部部长来到了活动现场。同时活动也邀请到了金浦资本,凯泰资本,弘辉资本等投资机构的代表参与到了活动之中。本次活动主要采用项目路演的形式。每个项目管线由项目负责人对技术特色、管线进度、实验数据以及商务合作模式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国科新研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总经理佟艳辉

活动伊始,国科新研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总经理佟艳辉做了题为“新研医药创新生态服务平台—从药物发现到市场化的全生态建设”的开场发言。佟总表示,生命医药领域的工业化分工比较完善。创新药在产业界的落地需要产学研医政资联动。佟总重点介绍了新研医药创新生态服务平台中科研、公益、孵化和投资转化各个模块的详细情况。并且指出,新研医药是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服务平台。努力打造创新药生态圈,实现从药物发现到市场化的全生态建设。最后,佟总表示,生命医药行业的创新要从药物发现开始,多环节实现优化创新,多方力量共同作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共同促进创新药物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和径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GeorgeZhang

和径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上海科技大学内的创新型制药企业。现阶段,和径医药拥有许多具备临床应用前景的优质管线,致力于开发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泛素化蛋白降解和传统小分子新药。在研领域主要针对肿瘤、免疫和抗感染等方向。目前多个PROTAC、IL18RmAbs和PRC2Inhibito项目处于IND-enabling或PCC阶段。

活动中GeorgeZhang主要对和径医药的EED和IL-18RβAbs两个创新药管线做了分享。张博士表示EED平台已经确认了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口服的PRC2-EED抑制剂HJM-,并且已经处在IND-enabling阶段。年4月份将启动GLP毒理研究,预计年Q1提交IND。张博士随后又介绍了IL-18RβAbs管线的情况。IL-18是IL-1超家族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不同细胞,能促进炎症反应、刺激血管形成、促有丝分裂、调节宿主免疫功能等,与多种炎性反应性疾病、肿瘤、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张博士表示,目前平台已经筛选出多个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抗IL-18RβIgG候选抗体,在猴的肺纤维化模型和鼠硬皮病模型中都显示出良好的药效。目前处于PCC阶段,即将开展安全性和毒理学研究。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组长杭海英博士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杭海英教授介绍了他的团队在赫赛汀耐药性探索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杭教授表示,生物物理所的蛋白质设计和人工进化技术平台在全球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他负责蛋白结构的修饰,而项目的另一位负责人王盛典教授负责免疫机制的研究,通过两人的携手努力赫赛汀-白介素21融合蛋白效果优异,该融合蛋白充分利用了赫赛汀的精准靶向性,并克服了白介素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和稳定性问题。融合蛋白的治疗机制想象空间巨大,从目前的实验数据来看,融合蛋白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均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未来杭教授团队还将持续扩张针对CD20等其他靶点和其他白介素的融合蛋白管线,前景令人期待。

活动现场

清紫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马丹军博士

GLP-1受体激动剂是近年来开发的一个较新的降糖药物。但是现有的GLP-1在到达体内后,会迅速的被二肽基肽酶IV(DPP-IV)降解,从而限制其作用时间。因此目前常见的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大多会通过修饰避免降解来延长半衰期。但是随之而来的可能会引发胃肠道反应、急性胰腺炎,甲状腺髓样癌等副作用。马博士团队的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项目基于大规模组学分析,这个项目第一次发现了与人类GLP-1相似的多肽序列(SEQ.IDNO.1-1和SEQ.IDNO.2-1)。现有实验证明该药物可有效长时间的激动GLP-1受体,避免了人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GLP-1被二肽基肽酶IV(DPP-IV)迅速水解失活(半衰期小于5min)的缺点。马博士还表示该药物还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目前已经启动计划申请临床批件,前景可观。

再生源(无锡)生物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

首席科学家钟涛教授

钟教授带来分享的是一项帮助修复再生的创新药物,现阶段主要针对心脏领域。钟教授表示现有的对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肌病等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就是血管重建。但这些方法所做的只能是恢复血流,并不能修复或逆转已坏死的心肌,病人最终大多会发展成为心力衰竭。因此心肌修复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钟教授团队研发的创新药物利用斑马鱼胚胎作为药物筛选机制,研发出小分子药物CDMG和多肽因子CDIG,促进心脏损伤修复,抑制受损心脏纤维化,提高受损心脏射血分数,进而增强心功能。这种药物也有望从根源上解决缺血性心肌病与心脏衰竭的病因。钟教授还表示,现阶段的动物体内实验表明,新机制、新型化学结构的小分子RN会选择性影响心脏生长发育,但不会影响胚胎和其他组织器官发育。毒副作用比在临床试验中的美国同类新药低20倍。此项创新药物未来在抗衰老,动脉硬化,肺肾肝纤维化上都具有适应症扩展的潜力。

活动现场

上海东西智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夏鹏博士

夏博士团队研发的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创新药物—EW是一项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1.1类候选创新药物。夏博士表示,该化合物巧妙的结合了富马酸二甲酯与同济大学创新发现的老药,利用腾讯的智能药物开发软件“云深智药”,通过化学结构优化而得。该药在同时具有保护神经和抗炎症的作用功效基础上,增加了促进神经干细胞增长和神经髓鞘再生的效果。夏博士还透露,经过EAE小鼠模型试验,EW证明了其在改善小鼠临床评分的同时,也改善了动物的自发活动能力,恢复了小鼠的体重并有增强骨密度的作用。EW结构稳定,目前合成工艺也已打通,可以简捷高效的合成,市场前景广阔。

现场互动

活动在每个项目路演完毕后,都安排了嘉宾问答互动环节。现场嘉宾对项目的行业趋势和技术竞争等情况进行了深度提问,嘉宾之间也展开了热烈的“脑爆”交流。

现场互动

优质的项目和产业之间存在的鸿沟,需要有紧密的互动来填补。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产学研用金”的协同发展。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从最初需求的挖掘与提出,到最后市场收益的变现,涉及了整个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政府、研究院所、企业及相关机构协同合作,从而将科研成果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多方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参会嘉宾合影

活动剪影

乘风破浪END溢往无前

欢迎大家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7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