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毒性的分类
I型CTX:损伤不可逆,可见明显的心肌超微结构异常;Ⅱ型CTX:未破坏心肌细胞,停药后心脏损伤大多可逆转。抗肿瘤药物分类介绍
1.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s,ANTs)药品名称:阿霉素、表柔比星、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适应症: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白血病、肉瘤以及早期和晚期乳腺癌等。不良反应:这类药物明确存在心脏毒性,是诱导I型CTX的典型代表;可诱导急性、慢性和迟发性CTX,表现为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肌病等,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并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减少CTX的方法:右丙亚胺可有效预防ANTs类药物所致CTX。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多西拉唑、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雷诺嗪和他汀类等药物,以及适当补充营养和体育锻炼均有助于减轻CTX。2.ErbB2抑制剂简介:ErbB2(也称为HER2)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家族成员,其他成员还包括ErbB1、ErbB3和ErbB4。药品名称: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不良反应:II型CTX,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动过速和射血分数降低等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的症状和体征。减少CTX的方法:研究发现,连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曲妥珠单抗诱发心力衰竭事件的风险,但最近的PRADA(预防辅助性乳腺癌治疗期间的心脏功能障碍)试验显示,用美托洛尔选择性阻断β1受体达不到足够的心脏保护作用,建议使用非选择性β1和β2阻滞剂预防曲妥珠单抗的心脏毒性。3.VEGF拮抗剂和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简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参与心肌细胞的生长,可调节冠状动脉和全身血管的完整性和舒张功能。药品名称:常见的VEGF拮抗剂有贝伐单抗、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等;瑞戈菲尼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适应症:贝伐单抗结合VEGF-A,用于晚期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治疗;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s,TKIs),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癌和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瑞戈菲尼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和肝细胞癌。
不良反应:抗血管生成药物破坏VEGF信号级联反应,可能诱导产生II型CTX,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血栓栓塞、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贝伐单抗合用其他化疗药物时导致动静脉血栓更多见;舒尼替尼对激酶的选择性不高,能够抑制30多种酪氨酸激酶,比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更具心脏毒性,患者用药后发生左心功能不全的比例高达28%;索拉非尼也存在诱导动脉栓塞和心肌缺血的风险,有的患者可见QT间期延长,提示该药物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瑞戈菲尼可引起动脉高血压,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脏缺血和心肌梗死。4.肿瘤免疫疗法简介:肿瘤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巨大突破,首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Protein4,CTLA-4)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药品名称:抗PD-1单抗:纳武单抗,帕姆单抗,Pidilizumab;抗PD-L1单抗:阿特珠单抗,Durvalumab。不良反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诱导自身免疫反应,引发一类新型不良事件,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AdverseEvents,IRAEs)。CTLA-4抑制剂治疗后引起的IRAEs包括皮疹、腹泻、结肠炎、肝毒性和内分泌疾病,此类药物引起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CTX往往在不同的个体中有不一样的表现,包括心包炎和心肌炎。多项临床试验显示,抗PD-1单抗和抗PD-L1单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采用纳武单抗或帕姆单抗治疗后偶有患者报告发生心肌炎。5.TKIs和抗BCR-ABL药物
简介:靶向BCR-ABL1融合基因的药物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CML)治疗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将这一致命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病。
药品名称:第一代:伊马替尼;第二代: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和伯舒替尼;第三代:帕纳替尼。
适应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帕纳替尼用于治疗成人CML、“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主要适用于达沙替尼或尼洛替尼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特别是具有TI基因突变的患者。
不良反应:伊马替尼具有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尼洛替尼可影响患者的糖脂代谢,并引发外周动脉疾病;达沙替尼导致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诱发冠状动脉血栓、脑和外周血栓以及心肌梗死的风险高于伊马替尼;帕纳替尼有高度有效性,但有诱发静脉栓塞和严重血管狭窄的风险。
6.紫杉烷类
药品名称:最常用的紫杉烷类药物是多西紫杉醇和紫杉醇。
适应症:用于治疗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卵巢癌。
不良反应:此类药物有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包括无症状窦性心动过缓,少数患者可出现大范围的心脏传导阻滞和心肌缺血。
减少CTX的方法:患者停用紫杉烷通常即可缓解心脏毒性症状;一般认为组胺参与紫杉烷CTX反应,因此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物治疗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7.抗代谢药物
药品名称: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卡培他滨和吉西他滨。
适应症:胃肠道肿瘤、乳腺癌、头颈癌和胰腺癌。
不良反应:部分患者采用5-FU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后发生心电图异常,若有心肌缺血史,在使用氟尿嘧啶时更易诱发CTX,主要表现为心悸和胸痛,伴有新发心电图改变、心肌缺血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表现。
8.蛋白酶体抑制剂
药品名称:首个获批的药物是硼替佐米,第二代包括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等。
适应症:蛋白酶体抑制剂可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血液病(淀粉样变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不良反应: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超过12周可能引起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还可引发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特别是与阿霉素、来那度胺或类固醇同时使用,或者用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时,发生CTX的风险更高。
减少CTX的方法: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后一旦发现CTX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可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s)联合β受体阻滞剂,以预防进一步的心功能不全。
小结与展望
抗肿瘤药物延长了许多肿瘤患者的预期寿命,但无论是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还是新型抗肿瘤药物(如靶向治疗药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均有诱发CTX的风险。除了单药治疗产生直接的心脏毒性之外,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时,还可能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加剧心脏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因此了解抗肿瘤药物诱发CTX的机制对于药物设计与优化以及寻找替代疗法至关重要。参考文献:郭磊.浅谈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毒性——从分子机制到临床治疗[J].中国心血管杂志,,23(05):10-15.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7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