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一旦患上心肌病,对人体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如果心肌病治疗不佳,患者有一半的可能在2-5年内死亡,即使有些患者还能继续存活,但是由于心肌病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折扣。由此可见,心肌病杀伤力可见一斑,那么心肌病对患者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心性猝死
心性猝死是肥厚型心肌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室颤动最为常见,严重的心动过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安置兼有起搏功能的体内除颤器(ICD)是防止、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最为有效的手段。
心内膜炎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膜炎发生率约5%。HOCM患者应注意感染性疾病或手术、创伤等有并发心内膜炎的可能,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已发生内膜炎者,应根据血培养的结果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必要时需要外科的介入。
症状性房颤
应用药物是预防、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并发房颤的主要手段。通常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如异博定),能较好的控制心室率。如没有禁忌证,同时还要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性事件的发生。
乙胺碘呋酮是目前预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出现阵发性房颤最常用的药物。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症状仍然突出且与心室率过快相关者,或阵发性快速房颤又不宜用药物维持窦性心律者,可选择房室结消融+永久起搏器。
虽然心肌肥厚可能在出生时或儿童期就存在,但此时心脏的外表可能正常。肥厚型心肌病常是死胎的原因,也可能在婴儿期发生,此时若伴有充血性心衰常常是致命的。但肥厚型心肌病常常伴随生长而发生增加,在10几岁到20多岁发生更为多见。此期过后,在成人期心肌的厚度变化不是很明显。家族性患者在儿童、青春期通常可以通过临床检查而发现。晚发病例主要见于40岁和60岁的初期。
如何预防心肌病?
饮食预防:
心肌病患者常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因此,心肌病患者的饮食应保证低盐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注意钠、钾平衡,有利于防止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腌制品或其他含盐量高的食物,每日盐摄入量以2-5克为宜,重度或难治性心力衰竭应控制在每日1克。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等。采用低热量饮食,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膳食应平衡,补充适量蛋白质,保证心肌营养供给。一些医疗专家提醒,心肌病应多食土豆。土豆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尤以钾含量最为丰富,是少有的高钾蔬菜。心肌病人常吃土豆。既可以补钾,又可以补充糖、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对心肌病的康复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治疗预防:
1.积极治疗可能导致心肌病的原发病。
2.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活动,但切忌不可过累,应多休息,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
某些疾病可能会并发心肌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脏病发作。我们可以改变生活习惯以降低这些疾病的风险,比如:戒烟。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如有疑问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咨询!
↓↓↓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