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我院第三心内科邹德玲主任电生理团队成功完成3例心腔内超声(ICE)引导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术,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病人带来福音。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具有遗传特性的心肌疾病。HCM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两大类。其中约2/3的HCM患者存在显著的左室流出道梗阻。以非对称性的左心室壁增厚为特征,病变多累及室间隔部位,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常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心绞痛为主要表现,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晕厥、心衰、心源性猝死等恶性事件风险增加。传统的降低流出道压差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通常效果欠佳;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创伤较大,技术操作要求较高;乙醇室间隔化学消融术,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治疗效果依赖于间隔支的解剖走行并发症多发生率高。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迅猛发展,消融技术和消融器械不断更新。ICE引导下的建模可以标测出“SAM征”与间隔接触部位,对梗阻心肌精准定位,以接触部位为消融靶点,在术中实时监测消融效果和“SAM征”的变化情况,可减少消融损伤面积,最大程度避免导管消融对房室传导系统的损伤。病例1:55岁女患,活动后胸骨后疼痛半年,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严重冠脉狭窄。心彩超诊断为肥厚梗阻心肌病(室间隔厚度19mm,流出道血流峰速4.2m,流出道峰值压差69mmHg)。病例2:72岁女患,反复活动后胸痛5年,加重2年,有3次晕厥病史。心彩超诊断为肥厚梗阻心肌病,重度流出道梗阻(室间隔厚度17-19mm,流出道血流峰速6.1m,流出道峰值压差mmHg)。病例3:63岁男患,活动后呼吸困难3年,加重2个月。心彩超诊断为肥厚梗阻心肌病(室间隔厚度10-18mm,流出道血流峰速4.0m,流出道峰值压差59mmHg)。3例病人均为肥厚型心肌病伴有流出道梗阻(SAM征阳性),流出道压差均在50mmHg以上,有严重的临床症状。术前庞文跃主任带领大家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充分讨论,有明确手术指征,制定了采用射频消融的微创手术术式。8月2日第三心内电生理团队为这三位患者行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术中应用心腔内超声三维标测技术,构建右心室等结构,继而构建左心室结构,并标记SAM征区域及心脏传导系统,精准定位,之后经过主动脉逆行途径联合穿间隔途径逐点对肥厚的室间隔局部成功消融,术后3例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均下降超过50%,压差显著降低,梗阻得以解除,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梗阻症状有缓解。图1室间隔术中消融影像图2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mmHg术后即刻压力阶差下降至70mmHg心腔内超声三维标测技术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电生理标测技术,此技术指导下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消融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X线剂量少、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精准、微创的治疗方法。该项技术的应用使心内科诊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为广大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强心、护心、爱心
奏响生命最强音!
中国医院
第三心内科和心血管介入病房
随时在您身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yzl/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