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专业治疗心肌病 >> 正文 >> 正文

起搏诱导心肌病的临床特征预测因素及长期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0-6-22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m.39.net/pf/a_5740834.html

起搏诱导心肌病(PiCM)定义为LVEF降低(50%)以及(i)LVEF降低≥10%或(ii)与冠脉疾病无关的新发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该研究通过对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例基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没有心衰病史,进行心超随访。有87例(14.1%)发生PiCM,平均LVEF从60.5%降至40.1%。发生PiCM的中位时间为4.7年。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基线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宽的起搏QRS间期(≥ms)和更高的心室起搏百分比(≥86%)被确定为PiCM的独立预测因子。PiCM的风险随着这些预测因子累积而增加(P?0.)。

在整个随访期间(中位数为7.2年),PiCM患者全因死亡或心衰入院的风险显著高于没有PiCM的患者(38.3%vs54.0%,调整风险比2.93;P?0.)。

PiCM患者的长期预后比没有PiCM的患者差。因此,即使最初左心室收缩功能是保留的患者也应仔细监测是否具有多种PiCM风险预测因素。PiCM患者需要及时升级为双心室或希氏束起搏。

该回顾性研究发现,左束支阻滞患者发生PiCM最早(2.8±3.0年)、最多(10/20,占50%)。因此作者建议,这类患者不管EF如何,可以优先考虑双室同步或希氏束起搏来代替右室起搏。有多种危险因素存在时,需要心超随访心功能情况,因为此类患者一旦发生PiCM,全因死亡等增加。及时升级CRT或His起搏是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zyzlxjb/4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