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心脏好比人体发动机,身体所有的功能,都需要心脏泵血来维持。但它又是最容易“受伤”的器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每年无情地夺走几十万人的生命。
年6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
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平均下来,每5个成年中国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病。
小编采访心内科专家,传授一套私家“护心法”,让心脏多用十年。
心脏的10个报警信号
在出现心悸、心前区疼痛之前,心脏病可能会让你的“颜值”发生改变。如果你掌握了察颜观色的本领,就能更好地发现心脏疾病的苗头,在关键时刻救自己一命。
1
脖子变粗
从临床经验看,脖子粗的人,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都相对较高,这些都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9厘米,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就说明脖子较粗。
如果颈围超标,空闲时可做一些颈部操,比如前后左右点头、度旋转活动脖子等,以减少脖子赘肉堆积。
2
脸面浮肿
正常人睡前喝水较多或晚上吃得过咸,会引起脸部水肿,注意饮食后,多会改善。但不太正常的浮肿需要重视,例如脸形出现肿胀,脸部肌肉组织松弛,用手指压会出现压痕,压痕部位的皮肤会弹不起来。
这些变化可能预示心脏出现问题,医院就诊。
3
眼睑黄色瘤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眼部周围出现黄色小肿块(一般为米粒或黄豆大小),可能是人体内脂质代谢存在障碍的表现,也是诱发心脏病的重要因素。
4
疲劳或失眠
很多女性患者在心脏病发作的前一周,会感到异常疲劳乏力,还有一些人心脏病发作之前出现“睡眠紊乱”。因此,如果突然格外疲劳或出现失眠,应考虑心脏是否出现异常了。
5
上气不接下气
爬一段楼梯就气喘吁吁,而过去从来没有这种现象,应警惕心脏问题。
躺下时出现呼吸问题,很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的症状。
6
肠胃出现问题
没有征兆的出现消化不良、呕吐,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要及时做心电图检查。
突然感觉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有时候心力衰竭患者会产生食欲不振的情况。
7
不明原因大量出汗
当你突然间大汗淋漓而没有明确原因时,要高度怀疑是心脏出问题了。
8
下巴疼痛
典型的心绞痛始自于胸骨后方,患者会感到胸部有压力,这个区域有灼烧、挤压和紧绷感。
不适感还会发生在臂部、脖颈、肩膀、上腹部、后背或下巴。因此,不要忽视身体各部位莫名的疼痛。
9
勃起功能障碍
勃起的情况是心血管健康的晴雨表,身体需要良好的血液供应才能顺利勃起。研究发现,2/3的心脏病男性患者存在勃起功能障碍(ED)问题。
10
嘴唇发紫
嘴唇发青发紫或唇边呈现青紫色,可能存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心脏病问题,建议出现该症状后及时就医。
如果满脸通红,则很可能是二尖瓣狭窄所致。
虽然不能单纯通过面容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脏病,但出现上述问题的人,医院进行全面地诊断。
牢记一串“护心手机号”
医学专家将“护心妙招”总结成方便记忆的一串数字,想要好好呵护心脏的人,牢记这个“护心手机号”就够了:
(运动)7(少坐)0(戒烟)1(限酒)8(蔬果)(体重)
每周运动分钟
对大部分人来说,一般建议每周至少坚持运动5天,每天至少30分钟,即每周运动时间达到分钟。
锻炼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慢跑、步行、骑车等。
“三高”人群或其他有潜在心脏病风险的人,不要贪图多和快,以防发生意外。
7
每周看电视不超7小时
久坐不动可能带来多种疾病,研究发现,看电视1小时,可使心脏病死亡风险上升7%;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的人,心脏病风险高达28%。
建议每周看电视不超7小时,注意作息规律,保证睡眠,不要喝太浓的刺激性饮料。
0
什么时候戒烟都不晚
吸烟对心脏的损害是长期且顽固的,烟草中含尼古丁,可刺激心脏传导系统,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脏负荷。
于己于人考虑都要戒烟,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1
每天最多喝1杯酒
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脏肌肉力量虚弱,出现心脏肌肉松弛和下垂,因此每天最多喝1杯酒,切忌过量。
8
每人每天8份蔬果
美国哈佛大学针对名女护士的调查发现,坚持高纤维饮食的女性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几率大大降低;每天增加5克纤维摄取量,就能使患冠状动脉心脏病几率下降近四成。
专家建议,每人每天最好摄取八九份蔬果,一份蔬菜大约是半碗熟菜,一份水果大约是一个拳头大小。
身体质量指数控制在18~25
超重会加重心脏负担,还可能导致心肌肥大,甚至引发心肌病等后果,且肥胖情况越早出现,对心脏的伤害越大。
专家提醒,为保护心脏,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应保持在18.5~24.9之间。
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方式如下,BMI=身高(千克)/体重(米)的平方,不妨自己测一测。▲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zyzlxjb/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