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如何治疗心肌病 >> 正文 >> 正文

病例男性无明显诱因,时隔9年再发应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18-8-29

应激性心肌病,又称为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综合征、心碎综合征等,一般是心理或躯体在应激状态下诱发的一过性左室功能不全,常有左室心尖和前壁下段运动减弱或消失;好发于绝经后女性人群,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易误诊误治。

近日,意大利MagnaGraecia大学CiroIndolfi医生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EHJ)报道了一则特殊的应激性心肌病病例。该案例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一起来看看吧。

病例情况

患者,男性,66岁,因急性胸痛、呼吸困难2医院急诊科就诊。经检查其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出现心源性休克症状,需立即行冠脉造影,医院。

入院冠脉造影: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图1)。

图1.入院冠脉造影。

超声心动图:心尖部运动不良、严重左室功能障碍、重度动态左室流出道梗阻、重度二尖瓣反流(图2)。

图2.入院当天超声心动图。

高敏肌钙蛋白T和CK-MB峰值水平分别达到0.ng/ml(正常值0.)、19.52ng/ml(正常值4.87)。

诊疗经过

入院第2天的心电图显示,V2~V6导联上T波倒置,QT间期延长(图3)。

图3.入院次日心电图。

2天内血流动力学情况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异常从第7天开始好转,心电图QT间期恢复正常,但复极化改变仍持续。

其炎症标记物、病毒检验和细菌培养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本次事件发生前患者并无急性心理或躯体应激,认为无应激性心肌病的倾向及危险因素。

1个月后,超声心动图和应变分析显示,左室收缩功能和室壁运动完全恢复(图4、图5)。

图4.1个月后超声心动图。

图5.第1天、1周和1个月时应变分析。

磁共振成像示残余心尖部水肿,因无晚钆增强积累的典型特征,排除心肌炎及心肌缺血(图6)。

图6.磁共振成像。

该病例有意思的地方是,9年前,其因胸痛和医院就诊。当时无创及有创检查结果与本次表现几乎无法区别,临床病程相似,也没有心理或躯体触发因素。可以说,在缺乏明确诱因的情况下,该患者的应激性心肌病时隔9年在极晚期再发,相当少见。

有关应激性心肌病

应激性心肌病一般由心理或躯体应激诱发,伴有胸痛的一过性可逆性左室功能障碍,有类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改变(ST段抬高和T波倒置,部分出现病理性Q波),心肌酶轻度升高,且与受累心肌节段不平行。

急性期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穿孔、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衰等严重并发症。该病好发于绝经后女性人群,与ACS临床表现非常相似,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在以AMI收治的患者中,约有1.7%~2.2%为应激性心肌病。

应激性心肌病主要有以下特点:(1)中老年女性多见;(2)有强烈的心理或躯体应激作为发病诱因;(3)症状和心电图表现类似AMI,但冠状动脉没有明显的固定狭窄;(4)急性期心脏收缩功能下降,但常在短时间内恢复。

目前对于应激性心肌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利尿、扩血管、必要的机械辅助循环等措施治疗急性左室功能障碍所致的充血性心衰。ACEI或ARB有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建议使用。急性期存活者的心功能及左室运动异常一般在数周内迅速而完全地恢复。部分患者有可能再次发作,避免应激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来源

IolandaAquila,MariaPetull,DanieleTorella,andCiroIndolfi.Re-brokenandremendedmaleheart.EHJ.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美编柴明霞┆制版田新芳

↓↓↓点击"阅读原文"

王雪萍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白癜风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rhzlxjb/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