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如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基本明确冠心病的诊断。典型心绞痛的特点有:
诱因
常由于身体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或心动过速而诱发。也可发于夜间。部位及放射部位
典型部位为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内侧臂至小指及无名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颚骨,少数可放射于其他不典型部位或放射部位疼痛更显著。心前区疼痛范围如手掌大小,界限不清。
性质
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疼痛可轻可重,重者伴随焦虑、冷汗。一般针刺样或刀扎样疼痛多不是心绞痛。疼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而不像胆绞痛、肾绞痛和胃肠疼痛,患者多辗转不安。持续时间及缓解
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而自行缓解,偶尔可长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而缓解。
在有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中,大约1/3~1/2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表现。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差异极大,有1/3的患者,发病急骤,极为严重,医院就已死于院外;另有1/4~1/3患者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很轻未就诊。其突出的症状为胸痛,疼痛较心绞痛更剧烈、呈压榨性或狡榨性,难以忍受,患者有濒死感,烦躁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持久,多在半小时至几个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剂。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的升高一般并不困难。
对无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也无典型心绞痛的患者,需要综合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临床病史,其他心脏病的排除等方面综合考虑,但确诊需要有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解剖学依据。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标准,仍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近年来,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日益成为冠状动脉检查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临床上,通常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的患者进行运动可诱发心肌缺血,故一般将大于或等于50%的冠状动脉狭窄称为有临床意义的病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rhzlxjb/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