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医院)副院长赵森带领心内一科王瑾主任介入团队成功为一名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了CRT-P(三腔起搏器)植入术,该手术在市六院尚属首例,在豫中南地区医院也寥寥无几。目前,患者状态良好,病情稳定。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也标志着市六院心内科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
10年前冠脉搭桥
现如今心脏衰竭
患者张某(化名),家住舞阳县,今年73岁,10年前因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行外科冠脉搭桥手术。近2年,张大爷反复出现气喘、呼吸困难、腿肿,轻度活动就出现憋闷,什么都干不了,生活质量非常低下!起初药物还能维持,但随着患者多次住院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使其痛苦不堪。
此次张大爷家属带着他慕名来到漯河市六院(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患者为冠心病,冠脉塔桥术后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市六院心内一科主任王瑾表示,患者已出现重度心衰症状,其心脏的收缩功能只剩下正常人一半,心脏也比正常人心脏扩大1/2多,故平时爬楼梯、上厕所就会喘,同时患者入院双下肢重度水肿,心跳仅有32次/分,随时都有心脏停跳的风险!
团队配合手术成功
患者心脏重获新生
在药物治疗已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市六院副院长赵森、心内一科主任王瑾结合患者病情,经过仔细讨论研究,医院专家会诊,一致认为植入CRT-P(简称三腔起搏器)是最好的选择。然而,植入CRT-P不仅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极高,对患者手术条件要求也高,风险特别大。经过仔细沟通,患者及家属给予高度信任,表示愿意做CRT-P植入术。
术中影像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市六院心内一科介入团队优化手术流程,穿刺腋静脉(避免出现挤压综合征),成功为患者实施了CRT-P植入手术,将三个电极完美植入到老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手术历时两个半小时取得圆满成功。
患者在病区与市六院心内科医生合影
术后,老人的心脏有了一个“新管家”,症状一天比一天好转,前几天复查心脏超声EF(射血分数)已从术前的35%恢复到术后的51%。可以说,现在张大爷的心功能恢复到了10年前,日常的买菜、散步等活动更是不在话下,张大爷本人也是喜笑颜开,每天在病区走廊里行走自如,再也不闷喘啦。
什么是CRT-P?
适用哪些患者?
我们知道,心衰患者都存在心脏扩大且收缩无力的特点,其中约有15%左右的心衰患者尚存在心脏的左、右心室之间及左心室内部的收缩不协调。简单来说,就是左心运动不同步,因为心脏大了传导慢,这样会使得左右心运动不协调,就像划龙舟不同步,动得很不自然,长此下去,使心脏排血量更加减少并加剧心脏的扩大,加速心衰恶化的进程。
对于部分重症心衰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心脏活动的不协调已经没有明显效果,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植入CRT-P,CRT-P全称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也叫三腔起搏器。它是在传统的P(单腔、双腔起搏器)基础上,加上了CRT(心脏在同步化治疗)。所谓CRT是医生将三根起搏导线分别放置在心脏的右心房和左右两侧心室,然后在皮下埋置一个脉冲发生器,后者通过发放脉冲同时激动左右心室,让左右心室同时收缩,从而使其工作同步化,纠正双心室收缩的不协调,增加心脏每次射血量,从而达到改善心力衰竭症状的目的。国内外大量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该疗法可恢复心脏同步,改善心脏功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已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疗效。
目前,CRT-P最大特点是可以在治疗心脏衰竭、让扩大的心脏可逆性回缩的同时,帮助患者防止因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适应患者群体主要包括一些重度心衰、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心衰并且有高危猝死风险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如果各种药物治疗方案尝试过后都无法改善心衰症状,可以根据病人的各项指标情况判断是否适合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
市六院副院长赵森表示,由于CRT-P植入术结合了射频、起搏、PTCA技艺(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形术),因医院的设备、医生的技术都有很高要求,是起搏器植入领域难度最高的术式类型之一。市六院首例CRT-P植入术的成功,医院在心血管内科治疗技术方面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文图:庞红卫
整理:刘克
指导:孟德阳
“心”的突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rhzlxjb/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