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院,能够做‘换心’手术。我感觉我这心脏真是不行了,看能换一个不能?”
三个月前,一位面色苍白的70岁老太太坐在轮椅上,有气无力地向医生表达自己的诉求。
三个月后,这位老太医院。
“医生,你看我现在的状态怎么样?不瞒您说,在家里我一口气能上三楼!”
3月18日上午,当这位老太太自己走进诊室复查的时候,已经是健步如飞、红光满面,和以前病入膏肓的状态截然不同。
老太太在治疗前后判若两人。是做了什么样的治疗才能达到这不可思议的效果呢?
作为老太太的主治医师,医院心律失常科副主任医师杨海涛竟然说道:
“什么手术都没做,只是调整了一些药物……”
这位老太太名叫王喜凤,来自郑州中牟县。她是个热心肠,平时乐于助人,说话办事有板有眼,在村里很有威信。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儿,总爱请她去当“主事儿”。上了年纪之后,她的威望有增无减,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
可是,从去年年底开始,这位女强人慢慢“蔫”了。
这天,王老太太在邻居家帮忙,忙里忙外张罗了一天后,突然感觉胸前区有些闷,她还打趣说道:“人老了,不中用了。”
本以为是太劳累,休息休息就没事了。谁知道回家休息了一整夜后,症状并没有消失,甚至还有加重的迹象。家人赶医院,检查结果令她大吃一惊:心衰、扩张型心肌病。
拿到检查结果后,这位不服老的王老太太当时就“颓”了,根本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病情。
多走几步路,王老太太就开始出汗、心慌,感觉心脏都要挑出来了。再到后来,别说多走路了,就连站立都感觉困难。每天夜里两点,病痛就像是定了闹钟一样,准时来折磨她。
无奈之下,家人把王老太太送到医院,找到心律失常科副主任医师杨海涛。
此时的王老太太已经被病魔摧残得不成样子,整天耷拉着脑袋,面无血色,甚至连说话都感觉费力,出门离不开轮椅。
王老太太以前在电视上看过报道,像她这种情况,得心脏移植。报道里的患者们,都因为“换颗心脏”获得新生。
所以,在见到杨海涛副主任医师后,王老太太直接就要求“换心”。
完善相关检查后,杨海涛副主任医师发现,王老太太的心衰还远没到油尽灯枯的地步,优化药物剂量后有可能效果不错。
沙库巴曲缬沙坦剂量减少一半,可以避免低血压;增加美托洛尔剂量,减慢心率后,有利于心衰恢复……虽然还是原来的药物,调整剂量后的效果却立竿见影。
王老太太服用后,胸闷气短的症状很快减轻,体力也恢复了不少。这样的效果让她感到喜出望外,杨海涛副主任医师却再三叮嘱,在家一定要少活动、多休息。
谁知道,得知王老太太生病出院后,亲朋好友纷纷登门探望,繁重的“接待工作”把她累着了。当天晚上,她就再次出现了胸闷气短的症状。
好在这次真的是劳累过度,经过常规的入院治疗后,王老太太很快恢复了健康。通过这件事,王太太吸取了教训,对医生的叮嘱言听计从。
“医生让干啥我才干啥,不让干啥我就不干啥。听医生的话就是好,你看各项关键指标都正常了!”
近日,红光满面的王老太太,拿着检查报告走进诊室,高兴地对杨海涛副主任医师说。
王老太太虽然患上比较严重的扩张型心肌病,但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医院心律失常科副主任医师杨海涛介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除了科学的精细化治疗外,还与她自己的心态有关。
扩张型心肌病作为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难治的疾病之一,是世界性难题,很多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最后导致心衰而死亡。但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并非无药可救,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还是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rhzlxjb/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