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朱鲸润)“呼吸顺畅,心情更舒畅。昨天医护人员帮着我床边坐了坐,站了站,感觉良好!”4月12日上午,医院心血管外科病房内,50岁的刘先生(化名)已与体内重90克的“人工心脏”度过磨合期。
△医院供图
“手术4月7日顺利完成,术后5小时拔除气管插管,术后2天从重症医学科转入普通病房……”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荣晓松正在组织查房,对患者的各项指标按时间点进行梳理和分析。
“如果没有病号服和身上的仪器、管道,我感觉自己和正常人一样。”刘先生说。早在8年前,刘先生不幸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继发右心功能不全,一直依托药物治疗。3年前经历了一次猝死,虽然救治及时,但也让他的病情雪上加霜。今年年初,刘先生出现下肢严重浮肿,说两句话就喘不上气,两次住院治疗后有好转,但病情经常反复,正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结合刘先生的心功能、活动能力、用药情况等,荣晓松主任组织多专科会诊。医院专家团队研判,可以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专家的手术方案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肯定:植入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代替衰竭的左心室,成为向全身泵血的动力源。
“我的人工心脏只有90克,2个鸡蛋那么重。家属帮我上网看了,我这可是目前全球质量最小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术后第5天,刘先生非常自信地和同室病友介绍。
荣晓松主任介绍,此款“人工心脏”学名是全磁悬浮左心室辅助装置,对血液破坏小、血栓发生概率小,患者风险更低、恢复得更快,临床效果接近心脏移植后的长期生存率。目前,此项目已纳入无锡职工医保报销目录,在大幅减轻治疗负担的同时,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希望。
“平时情绪起伏不要太强烈,时刻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进行康复训练时要量力而行。”病房内,荣晓松一边测量着患者血压,一边叮嘱着术后管理事项。
“以前我是躺着都有点喘,手术后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揣着一颗持续跳动的机械心脏,刘先生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1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