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治疗方法(药物、起搏和外科手术)对肥厚梗阻性心肌病长期效果。
年至年一共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随访14.4±8.9年。位药物治疗,42位室间隔切除术,88位采用短AV间期的起搏器植入技术。患者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和压差符合起搏器植入指证,起搏器治疗组患者年龄更大些(64岁比43岁),起搏器植入术后5、10、20年随访生存率分别为93%、80%、56%。室间隔切除组分别为93%、93%、57%。
起搏与外科手术组诊断后生存率与药物保守治疗无明显区别。≥18岁的患者因为流出道压力阶差再次干预的起搏组为3.5%,室间隔切除组15.6%。
在13-64岁和≥65岁患者之间起搏治疗同样有效,两个年龄阶段压力阶差随访中都有明显下降,<65岁的从65mmHg降至12mmHg,≥65岁的从75mmHg降至14mmHg。纽约心功能分级两个年龄组都明显改善1.6±0.6和1.8±0.7(具体分级应该是减少)。
大多数肥厚梗阻性心肌病通过短AV间期的起搏治疗能够持续缓解症状和减轻流出道压力阶差,再次干预率低。研究认为起搏应该是治疗该类患者的有效选择。
年欧洲肥厚性心肌病指南,起搏治疗是IIb推荐,级别不是很高,外科手术或酒精消融有I类推荐(需要有经验的团队)。指南认为如果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室间隔酒精消融和切除禁忌或这两种方法会导致房室传导阻滞高危人群可以选择优化AV间期的起搏器植入。那这一研究结果会不会提高起搏器推荐级别?另外AV短到哪个区间,由于全文没有拿到还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关键参数。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