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心脏供血不足别害怕,有它在就没问题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0-11-18

从前,有一个医徒从老医师那里学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后,老医师告诉医徒,要想更上一层楼,须到外面游历,积累更多的经验,方能成为一名大医。

于是医徒开始了他的游医生涯。

这一天,医徒来到一个湖区,他发现这里的居民多患水湿之疾,当地的大夫多用茯苓、白术治之,然效果不佳。

患者多服药之际有所好转,且见效颇慢,断药后即复发,而该疾疗程长,患者多因经济或疗效不佳等原因不能坚持用药,终成顽疾。

医徒认为凡是问题终有解决的办法,他决定解决这个难题再去他地。

他想,大部分患者是因为不能承担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而放弃治疗的,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廉价的药材,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于是他开始研究本地盛产哪些药材,经过数十天的收集,他发现该地盛产一种水生植物,它善利水渗湿。

医徒采了一些单独煎水给一些患者喝,其中病情较轻者效果很好,而水湿症重者效果不佳。

医徒令重症者自愿买茯苓、白术等其他利水渗湿之品与该药草一起煎服,见效颇佳,待症状减轻后再仅用该药草及一些当地能采集的草药调服,该法不仅水肿消的快,花钱也不多,患者可自行采集遍地都是的该药草长期煎服。

这一方法得到了周围郎中的认可,他们请医徒为这种药草取名,医徒道:“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就依其功用而取名泽泻吧。”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是张洁古弟子。

张洁古在药物研究方面是有很深造诣的,他对“泽泻”的认识是:“泽泻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

这里“旧水”指水邪,“新水”为肾水,“养新水”也就是养肾水。

而李士材对此表示怀疑,他在《雷公炮炙药性解·卷二·草部上》说:《珍珠囊》注其生新水、止虚烦,恐无是理……又《药性赋》云补阴不足,盖以补阴之功不足也。

虽然怀疑,但要说李杲意在否定他老师洁古和古籍中关于泽泻补阴的说法,李士材未免疏忽大意。

因为李杲在上述同一本书卷二“主治指掌”中,就明明白白地写道:“泽泻……去胞垢而生新水,退阴汗而止虚烦”。

这就不可置疑地说明:李杲对他老师的说法,是继承而不是否定的。

《神农本草经·上经》将“泽泻”列为“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之“上药”,谓其“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

洁古之论,实是概括了《神农本草经》之意。

张仲景用“泽泻”于肾气丸中,钱乙去桂、附立六味丸。方中“泽泻”皆为取其“主肾虚”、“养新水”、“补虚损”、“起阴气”和“补阴不足”之功。

这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不应轻率否定和主观武断。

当然,利水可以伤津是药理之常,利水也能补阴是药理之变,泽泻利水而不伤阴,是泽泻之殊。

知常易,知常达变就难矣!

李杲有鉴于此,故特将以燥湿作用为主的方剂命名曰清燥汤,以泻火作用为主的方剂命名为滋肾丸(《医方集解》),以利水通淋见长之泽泻又谓其能补阴不足,此均为阐幽发明之义。

由此可见,李杲著书立说,为说明相反相成之哲理,是字斟句酌,花了一番苦心的。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泽泻还具有提升血液动力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促进血液循环。

我们知道很多的心脏病患者都有心脏供血方面的问题,一旦心脏供血不足就会造成心脏缺氧,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泽泻能够有效提升心肌供血能力,让我们的心脏更加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5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