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肥心病急救学会心肺复苏术,抓住黄金4分钟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1-3-2

最近有病友问我“王大夫,像我们肥心病犯病了,有什么要能急救?”其实“犯病”这个词太宽泛。肥心病患者“犯病”的形式很多,出现胸闷气短,发生胸痛症状,突发心悸、心慌,发生眼前黑蒙、晕厥,都可以称作“犯病”。以上症状发作时都需要重视,但其实真正需要急救的是心源性猝死,它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突发晕厥。但晕厥的表现又有很多种,什么样的晕厥是需要进行“急救”的呢?我们今天就详细说一说。

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会急救?

据统计,我国每年猝死月54.4万人,平均每天人,每分钟至少1人。其中心源性猝死占60-70%,87.7%医院以外!

而肥厚型心肌病是40岁以下年轻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占比约36%。

因此,肥心病患者的亲属、同事、朋友是最应当学会如何急救的!

为什么要抢占“黄金4分钟”呢?

最简单的说就是,脑细胞的死亡和损伤是不可逆的。当脑细胞缺血缺氧达到4分钟便开始了这一不可逆的损伤过程,持续8分钟以上几乎所有脑细胞会彻底死亡。

晕厥的原因可能是脑本身疾病(比如脑卒中),也可能是低血压、低血糖等,但最可怕的便是心源性问题。心源性猝死,其实是心脏突发疾病导致不能向全身各脏器有效供血,能导致包括脑在内的全身机能完全丧失。因此,心肺复苏是最为重要的抢救措施!

从以下的图可以看出,如果在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早期进行了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很高,1分钟之内开始为90%,4分钟之内为80%;但如果有效心肺复苏的实施是在心源性猝死发生的8分钟之后才开始实施,则成功率很低(接近于0),且即使抢救回来也基本为植物人状态。因此,“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毫不夸张!

如何判断一个晕倒的人是否需要接受心肺复苏?

作为普通人,当我们遇到突然倒地的人时,可通过以下步骤判断:

1.询问、检查倒地者是否有意识:

1)大声呼叫倒地者“先生/女士,您能听见我说话吗?”---声音刺激;

2)呼叫的同时,用力拍打倒地者肩膀---疼痛刺激。

2.如果以上操作,倒地者无反应,立即查看其胸部有无起伏:

1)胸部有规律起伏、口鼻有气流,表明有呼吸,有呼吸者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即可;但倒地者苏醒之前或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当持续注意判断倒地者是否有规律呼吸;

2)如果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如仅有叹息或喘息)则表示倒地者心脏骤停,就需要为其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前一定要做的事!

1.寻求帮助!!!

再专业的人员也几乎不可能通过一个人的力量完成抢救!

1)如果周围有其他人,在开始施救时一定要大声呼唤周围的人帮忙拨打,并寻找周围的AED(机场、地铁站、大型商场等地可能有该设备);

2)如果周围无人,一定要先拨打!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开免提,一边与沟通,一边实施心肺复苏。

2.确认现场安全!!!

很多二次伤害事件均发生在施救过程中,尤其在马路上!因此,尽量要先将倒地者转移至安全处或者在周围做好警示。

拨打六要素!

很多人知道要拨打急救电话,但慌乱中很难提供有效信息,使得救护车往往无法及时赶到正确地点!在拨打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报出倒地者姓名、性别、年龄,如果是陌生人,报性别和大概年龄;

2.描述倒地者情况,如没有意识、没有呼吸;

3.描述详细地址,约定好等候救护车的地点(尤其在小区内、不易找的地方),要提供具有标志性的地点,让其他人在标志性地点接应;

4.描述现场环境,这一点是针对普遍急救,尤其意外灾害事故导致的急救现场,需要描述灾害类型:火灾?交通事故?触电?等,并描述受伤人数等;但对于肥心病患者,多是其他诱因,比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饱等,如能够找到,可向急救人员简单描述,并简单提供肥心病病史相关情况,如:发现肥厚型心肌病?年,梗阻性?非梗阻性?;

5.快速准确回答急救电话“”调度员的问题,等调度员先挂断电话;

6.把就医所需的医保卡、病例、身份证等准备好。

从以上描述可以发现,即使是拨打,很多事也无法单独完成,因此再强调一次:一定要寻求帮助!!!

心肺复苏步骤及要点:

1.胸外按压:

1)按压位置:暴露胸部,找到胸骨下段,下图红点位置(男性可直接找两乳头连线中点;女性可找两侧腋下连线中点一下一横掌举例的位置)

2)手型:双手交叠(无所谓哪只手在上,但上手要扣住下手,下手手指翘起),靠掌根部按压,故需将掌根部贴紧按压点;

3)按压时身体姿势:跪在倒地者一侧,根据自己身高调整距离,保证按压时自己肩部处于按压部位垂直上方(这样施救者上身重心在按压点上方,可借助体重按压;施救者要跪立,不能是跪坐);按压时,以髋关节为轴,背部为杆(力臂),双臂持续伸直,肘关节不能弯曲(如下图)。

4)按压要求: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以上,最好不要超过6厘米;普通人施救多对深度较难判断,虽然按压过深有可能造成肋骨骨折,但在既往经验中绝大部分施救者按压深度不足(起不到急救效果),因此当无法判断或较慌乱情况下,为保证有效性,尽量深压!

按压频率:每分钟-次,这也较难判断,可通过一首背景音乐来配合心肺复苏,试试BeeGees的StayingAlive。这首歌是被英国心脏基金会(BHF)推荐的歌曲,因为它的节拍恰好与胸外按压要求的频率很一致。

5)充分回弹,不离手:每次按压到5厘米深度后(下左图),一定要有回弹(下右图),不然心脏没有舒张过程,血液无法回心、也就没有血液可射出;但是回弹时,掌不能离开胸壁,否则下次按压时易移位至错误按压位置。

2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时心肺复苏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为的是保证氧气能进入肺并被吸收入血,随心脏按压输送至全身。

1)做人工呼吸前要注意先看看口腔内是否有呕吐物等堵塞了气道,如有需先清理,否则无法有效进行,且可能造成误吸;

2)吹气前,一手托下颌骨、另一手压额头,使患者呈仰头状态,利于气道充分打开;

3)吹气时,压额头的手捏住患者鼻子(并轻轻向额头方向提,保证患者嘴张开),施救者嘴应完全包住患者嘴,以防漏气(不要噘嘴向患者口腔吹气)。

3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合频率

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

循环往复,患者呼吸未恢复、无反应或专业急救人员未到现场,则持续做!!!

如果动作标准,心肺复苏术是非常耗费体力的,往往单人很难坚持!再次提醒,一定要寻求帮助,大家交替实施。

4除颤

心源性猝死一般在早期是出现室颤(如下面心电图所示,最前面4次为相对正常心跳、能有效泵血,后面图形不规则波浪状图形便是心室颤动时的心电图,此时心脏虽然跳动,但无有效泵血功能)。

因此如果周边能找到AED除颤设备(关于除颤设备,之前文章介绍过:心源性猝死“终结者”---除颤器,里面也介绍了AED相关信息),则能有效纠正室颤心率,恢复心脏正常跳动:

AED的使用非常简单,即使初次使用者,保持冷静、听准指令也能完成操作!

与心肺复苏联合使用,能够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学习相关知识!

一路用心平台也在创建专门的肥心病关爱协会,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

本周四下午,第一波公益活动试水,邀请到了急救中心的专业培训员、携带大量模拟抢救设备,对20余位首批学院进行了现场培训。

培训应用的假人

专业培训老师讲解

胸外按压练习(假人可自动感知按压深度、频率等,提示初学者操作是否标准,帮助初学者更快学习、更准确掌握)

人工呼吸练习

AED使用培训及练习

日后我们将循环举办类似培训及活动,望病友们广而告之,发动家属、亲友一起学习起来。不仅为自己和家人的急救安全出一份力,更是为急救普及的推动工作出一份力!

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

专业:心血管内科学学历:博士

毕业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博士导师:中医院惠汝太教授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委员

担任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疗指南》及《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基因检测指南》编委。

受聘于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准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编辑部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担任“《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全国巡讲与临床应用培训专家”。

坚持9年致力于肥厚型心肌病临床治疗与研究,创办的“一路用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6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