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ldquo章鱼壶心肌病rdquo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1-11-25

声明:本讨论来源于介入并发症群及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专家姓名+Drking道金医学)。文内观点针对特定病例,不具备广泛临床指导意义,请勿简单模仿,以免对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对于盲目模仿文中方法带来的不良后果,Drking道金医学不负任何责任。

?本期编辑:石栋

本期主持:刘医院(东胜院区)

抢鲜知道

应激性心肌病(stresscardiomyopathy,SCM)由日本学者Sato等于年首次报道,是一种以短暂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可逆性心肌病,主要发生于绝经期后女性,发病前常有强烈的精神或躯体应激。因发病时心脏形态与日本捕章鱼的鱼篓相似,故最早命名为"Takotsubo综合征",后根据其诱发因素或心尖部收缩功能障碍特征,也被称为"心碎综合征"、"心尖部球形综合征"等。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将其归类为原发性心肌病中的获得性心肌病。

SCM的发病率为0.7%~2.5%,其发病时常有剧烈胸痛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症状和临床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极为相似,但冠状动脉造影常无狭窄病变,故初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2%~3%为SCM,易引起误诊。

SCM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儿茶酚胺的毒性作用、心肌顿抑、雌激素缺乏、冠状动脉血管结构异常、基因突变与遗传易感性。其中,目前最被认可的机制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

典型病例

老年女性,生气后发作,没留存图片,心肌酶正常,心电图下壁前壁抬高明显。

参考文献:

刘小平,冯玉宝,应激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心血管杂志,,23(2):-.DOI:10./j.issn...

02.

如果您对以上病例有独到见解,欢迎底下留言;如果您觉得对平时工作有用,请转发身边同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说明:文章中所使用的文字和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撤回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7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