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开始讲解《情绪和疾病健康》课程。大家可能会有点奇怪,为什么一个中医医生会讲疾病和情绪的关系?这不是心理医生做的事嘛!这是和我多年的经历有关的。
我年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到现在,多年来的医生的经历和接触到的病人让我认识到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我觉得做医生一定要懂得从情绪这个角度入手。
大学毕业后医院做肿瘤科医生。肿瘤科的病人病情都比较严重。从那时开始我就在思考,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人会得这么重的病?一个个病人活生生的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就这样眼睁睁的在家人面前过世了!
期间偶尔看到一篇文章
说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大部分的恶性肿瘤病人在得病之前就有心灵上的问题,要么是长期的压抑,要么是重大的打击。
当时我很震惊,为什么心情对重大疾病的影响这么大?我就向病人了解得病的情况,发现确实如此。
很多病人在得重病之前,的确是有重大的创伤,或者是有长期的压力,来自家庭、工作、生活各方面的都有。
其中有两个病人让我印象深刻
一位是60岁左右的老先生,还有一位是45岁的中年妇女。两个人都得了同类型的肺癌,肺部被癌细胞占满了。医院是上海第一家采用靶向治疗的,技术很高,当时最好的药都用上去了,但是也没有办法,医生判断他们活不过三个月。
那位老先生本来是一个情绪非常乐观的人,因为晚期的肿瘤病人都有营养不良的问题,就有药厂建议把所有的营养素放在一个袋子里,包括脂肪乳剂、蛋白质、维生素、葡萄糖、盐水等等,这样就不用一瓶一瓶地挂水了。
我们知道挂水的时候人的眼睛会习惯性地盯着,看着水一滴一滴的滴下来,会觉得时间特别地漫长。老先生从早上七八点挂水到晚上八九点钟睡觉,日日如此,我看着他的心情越来越抑郁,原本很幽默的老先生非常难过,越来越不开心,大概一个月不到就过世了。
另外一个中年妇女,当年她的儿子读高三,她和我说一定要撑到儿子高考。她说这话的时候,大概在12月份,当时高考在7月。
她拒绝任何治疗,每天只喝三碗稀饭,早上、中午、晚上各一碗,每碗也只有小半碗,就够几勺的样子。结果几个月过去了,一直到她儿子高考,她还是那个样子,并没有被癌症夺去生命。
很明显
老先生每天盯着大袋子,从早到晚挂水,觉得生活很痛苦,每一天都很难熬。而中年妇女,心里有个意念,一定要活到儿子高考。
这两个例子形成的反差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为什么心念对疾病的愈后影响会这么大?甚至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结果。
当时我就觉得人的意志力、心里的念头和身体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点燃我们的生命力,从而超出医生的预期,可以继续活下去,也可以早早离去。
后来我离开肿瘤科的岗位,做一些基础的门诊,同样发现不仅是癌症,还有很多小的病,都可能和情绪相关。
比如最简单的胃疼,有可能是和人吵架了,或者受到某种刺激,结果在胃里产生了一个小的溃疡。更简单的口腔溃疡,可能是遇到事情特别焦虑,特别着急,就上火了,产生口腔溃疡。
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情绪和人的身体健康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年前后,我参加了刘有生先生的一个情绪疗法课程,这也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刘力红教授极力推荐的一种性理疗病的方法,用情绪梳理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整整10天的时间,大家集中在一起,专心的回忆、梳理自己从小到大各种想不开过不去的事,出现了各种各样中医讲的汗、吐、下等现象,出汗、呕吐、腹泻。很多重大的疾病,有癌症的,肝炎的,长期的溃疡病,各种各样的疾病都出现了很明显的好转。
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好处。曾经,我因为在怀孕期间还在给感冒腹泻的病人看病,感染了病毒细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病毒性心肌炎的后遗症,长期心律不齐,有一年多的时间,夜间只能半靠着睡觉,根本躺不平。这个病折磨了我很多年。
而在10天的课程里,我也跟大家一样,处理从小到大的所有过去的事情,疏导负面的愤怒、内疚等情绪。
后来就开始每天吐痰,吐了整整三个月,痰里还带着黑色的血丝。三个月后,我的心脏病再也不发作了,不仅早搏消失了,胸闷心慌都完全没有了,一直到现在。
这次经历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我真切地感受到情绪和疾病紧密相连,身体的疾病可以调整心念来治疗,用情绪疏通来处理。
我开始走上了研究情绪和疾病的路,逐渐开始从情绪的角度切入,来治疗病人。有10多年时间,我和我的先生一起,悉心的研究国内外情绪疗愈的方法,包括国外的自然疗法、情绪的身心地图等。国内也有很多中医在研究这个问题。
中医看待疾病是从整体看的
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还有饮食失调、劳逸失度等等。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一年四季的外环境对身体气血都会有所影响。
还有疠气,比如非典或者这次的新冠病毒,这是外界的瘟疫之气,也会严重扰乱内在的气血运行。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吃多了、吃坏了,久坐、久立、久行,都会造成身体的疾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注重养生,调整生活习惯,比如夏天不吹空调,早睡早起。不直接吃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对外面的食物也很小心。
但为什么身体还是不好呢?这时候,就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