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医院 >> 正文 >> 正文

糖尿病与心脏病的关系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1-7-12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s://m-mip.39.net/nk/mipso_5972056.html

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型糖尿病患者中。广义的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糖尿病心脏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常起病比较早,糖尿病患者伴冠心病常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比较大,穿壁梗死多,病情多比较严重,预后比较差,病死率较高;如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排除冠状动脉病变,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肥大、肺淤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可考虑糖尿病心肌病。

主要症状体征

1.休息时心动过速

糖尿病早期可累及迷走神经,而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故心率常有增快倾向,凡在休息状态下心率超过90次/min者应疑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此种心率增快常较固定,不易受各种条件反射所影响,有时心率可达10次/min,则更提示迷走神经损伤。

.无痛性心肌梗死

由于糖尿病病人常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心脏痛觉传入神经功能减退,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可达4%~4%,病人仅有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表现为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有些仅出现疲乏无力,头晕等症状,无明显心前区疼痛,故易于漏诊与误诊,病死率亦高达6%~58%,糖尿病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较非糖尿病病人为多,病情较重,预后较差,且易再次发生梗死,此时预后更差,易发生心搏骤停,必须提高警惕,平时糖尿病不严格控制者更易发病,有的病人因口服降血糖药物而发生室颤。

.直立性低血压

当病人从卧位起立时如收缩期血压下降4kPa(0mmHg)或舒张期血压下降.67kPa(0mmHg)称直立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姿位性低血压),有时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均下降,尤以舒张压下降明显,甚至下降到O,常伴头晕,软弱,心悸,大汗,视力障碍,昏厥,甚至休克,尤其合并高血压而口服降压药者,或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三环类抗抑郁制剂者更易发生,也可见于注射胰岛素后,此时应注意与低血糖反应鉴别,形成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调节血压反射弧的任一环节损害均可导致低血压,但在多数患者,交感神经的损害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可能是:①站立后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不能发生反射性心率加快;②外周血管不能反射性地收缩或收缩较差;③儿茶酚胺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不能迅速起调节反应,其中主要是交感神经功能损害,此类表现见于较晚期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血压调节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损害所致,病人从卧位站立时,由于交感神经病变,使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量减少,未能代偿性地引起周围血管收缩;由于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亦不足而使心搏出量减少,以致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降低。

4.猝死

本病病人偶因各种应激如感染,手术,麻醉等均可导致猝死,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颤动,扑动等)或心源性休克,发病突然,病人仅感短暂胸闷,心悸,迅速发展至严重休克或昏迷状态,体检时血压明显下降,阵发性心动过速或心跳,心搏骤停,常于数小时内死亡,伴发感染时,则症状常被原发病所掩盖而贻误诊断和治疗。

鉴别诊断

1.糖尿病冠心病诊断标准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但糖尿病患者无痛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应予以警惕,其诊断条件主要如下:①糖尿病诊断明确;②曾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③心电图显示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且幅度≥0.05~0.1mV,T波低平,倒置或双相;④多普勒超声提示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减退,室壁节段性运动减弱;⑤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管腔狭窄50%;是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⑥放射性核素(如01Tl)检查出现心肌灌注缺损,结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可发现心肌的代谢异常,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⑦核磁共振显像(MI)可提示心脏大血管病变和心肌梗死部位;⑧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糖尿病心肌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与其他心肌病如高血压心肌病有时难以区别,以下几点可作为参考:①糖尿病诊断确立;②有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等发生;③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扩大,心脏舒张或收缩功能减退,心肌顺应性降低;④放射性核素或MI提示心肌病存在;⑤胸部X线显示心脏增大,可伴有肺淤血;⑥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狭窄;⑦排除其他原因的心肌病。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缺乏特异性标准,临床诊断可参考以下指标:①糖尿病诊断确立;②休息时心率大于90次/min,或心率快而固定且不受其他各种条件反射的影响,排除其他导致因素如心功能不全,贫血和发热等;③直立性低血压,立位时收缩压降低≥0mmHg和舒张压降低≥0mmHg;④深呼吸时每分钟心率差≤10次;立卧位每分钟心率差≤1O次;乏氏动作反应指数≤1.1;立位时第0次心搏R-R间距与第15次心搏的R-R间距的比值1.0。

视频来源于健康之路

糖尿病患者有70%~8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男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充血性心衰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倍,女性增高倍。Stoamler等报告在多因素干预试验的1年随访研究中,与非糖尿病男性相比,在年龄、种族、胆固醇、收缩压及吸烟等配对的情况下,男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增高倍,在低危险状态[收缩压《10mmHg,胆固醇《5.mmol/L(00mg/dl非吸烟)]的患者中,则心血管死亡的相对危险性增高5倍多。除了发生率和病死率增高之外,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的程度要明显严重,冠状动脉造影和尸检显示糖尿病患者~支血管同时受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且常呈现弥漫性病变。但既往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脏病常仅注意冠心病,而随着对糖尿病心脏病[1]患者进行非创伤性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发现部分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并未见冠状动脉病变,甚至尸检亦未见冠状动脉阻塞和心肌梗死,而表现为心肌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这亦与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增高部分有关。

糖尿病心肌梗死的症状是在糖尿病症状的基础上突然发生心肌梗死的,所以其病情理应偏重而复杂,但是糖尿病心肌梗死的症状往往比非糖尿病心肌梗死为轻,Bradly比较了糖尿病心肌梗死例与非糖尿病心肌梗死例,发现糖尿病心肌梗死轻,中度胸痛多见,无胸痛者非糖尿病组只有6名,糖尿病组却有46名,而且糖尿病组死亡率较非糖尿病组死亡率高,年solen分析糖尿病心肌梗死85例的临床症状,结果有%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发作后一个月内有40%死亡,实际上并非糖尿病心肌梗死症状较轻,而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未被发现的末梢神经炎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结果,掩盖了疼痛的症状,常常成为一种无痛性心肌梗死,所以其死亡率较高,此乃糖尿病心肌梗死发生后值得注意的临床特点。

预后

糖尿病患者较普通人心脏病的发病要早、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糖尿病伴AMI近期预后(其主要观察指标是AMI后4周的住院病死率)的改善,决定于AMI早期(发病后1h内,最迟不超过4h)能否尽早、尽快地使梗死相关血管充分而持续再灌注,这是抢救大部分濒临死亡的缺血心肌、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和降低住院死亡率的主要关键。在AMI围溶栓期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抗心肌缺血药以及辅以必要的抗心律失常药最佳联合应用,对防治其早期再闭塞,减少其严重并发症,降低住院死亡率均起到了决定作用,使近期住院病死率下降至10%左右。

糖尿病伴AMI的远期预后(主要观察终点是心肌梗死患者远期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应强调AMI早期重建血运的重要性,只有在AMI早期尽早、尽快地使梗死相关血管充分而持续再灌注,才能减少梗死扩展,挽救大量濒死的缺血心肌,并显著减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不仅改善了AMI的近期预后,而且可望能改善其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通过对AMI后各种危险因素的判断分层,对一些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防治,尤其是对相当部分的AMI早期未作溶栓和重建血运的患者进行积极防治,更是十分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这些患者的远期预后,加强心肌梗死后的治疗,即冠心病二级预防。

影响糖尿病伴AMI远期预后的高危因素:梗死的部位、范围、性质及类型:超过左室0%以上大面积梗死,左主干病变、左主干等同病变或三支血管病变,透壁性梗死,梗死扩展、再梗死所致梗死后心绞痛,室壁瘤并发体循环栓塞者,前壁梗死较下壁、前间壁梗死预后差,而长期血糖控制不良者预后更差,故大面积、透壁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常伴有心功能不全,预后极差。AMI并发症: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可发生在AMI急性期或恢复期。包括频发、复杂的室早、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Ⅱ度Ⅱ型AVB或Ⅲ度AVB,AMI并发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者,晚期室性心律失常伴室壁瘤或有广泛室壁运动障碍者,常同时有心力衰竭,预后极差。其他:高龄患者伴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饮食保健

1、山楂荷叶茶

山楂15克、荷叶1克,加水0毫升,煎煮至克,代茶饮。

功效:本方对头晕脑胀、嗜睡的患者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荷叶具有解暑、醒神的作用。适合于口渴多饮、胸闷者。

、葛根粥

葛根0克、粳米60克煮粥,早晚当点心服用。

功效:葛根性偏凉,具有清热、生津、活血化瘀的作用。适合口渴多饮、胸闷者。

多吃新鲜蔬菜常吃一些新鲜蔬菜、瓜果、豆芽、海带、紫菜、木耳等食物,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应在糖尿病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按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应以淀粉类食物(米、面、地瓜、土豆、山药等)作为主食,宜多吃些蔬菜、瓜果,限量少吃糖、油脂、动物脂肪,根据需要适量进食奶及奶制品、肉类、禽蛋类及坚果类。

如果症医院经中西医辩证系统治疗。

如果您觉得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6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