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美国奥兰多现场报道
使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射血分数(LVEF)≤35%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临床获益的研究证据较充分。然而,在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患者中,能够证实ICD临床获益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证据有限,患者能否获益仍存争议,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美国当地时间3月10日,在ACC年会上,来自美国Indianapolis的EricN.Prystowsky教授做了关于“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是否应该植入ICD?”的学术报告。
Prystowsky教授首先回顾了目前指南中关于ICD一级预防的I类适应证。年美国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图1)指出,ICD适用于LVEF≤35%,NYHA心功能II级或III级的NICM患者。
图1.ICD一级预防适应证
这一指南推荐主要参考SCD-HeFT研究及另一项证实ICD可减少心律失常所致死亡的随机对照研究。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SCD-HeFT研究纳入了缺血性心肌病和NICM患者,对比胺碘酮、ICD、安慰剂治疗对充血性心衰(CHF)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NYHA心功能II级或III级且LVEF≤35%的CHF患者,胺碘酮不能改善预后,ICD治疗可降低总体死亡率23%。然而,SCD-HeFT研究亚组分析提示,ICD改善预后的作用在缺血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存在差异。
Prystowsky教授展示了近年来关于ICD在NICM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证据。年发表在NEJM的DANISH研究进一步探索了ICD在NIC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名NICM患者(在这两组中,58%的患者接受了CRT),1:1随机分为ICD组和优化药物治疗组(对照组),研究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心源性猝死和心血管死亡。研究发现,ICD治疗并未显著降低NICM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图2)。
图2.DANISH研究结果
DANISH研究引发了人们对于NICM患者ICD治疗获益的反思。尽管DANISH研究未能证实ICD对于NICM患者的临床获益,但年发表在《循环》(Circulation)杂志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包括DANISH研究在内的6项RCT)结果仍然显示,对于NICM患者而言,ICD一级预防可产生临床获益,降低全因死亡率(图3)。
图3.NICM患者ICD植入的荟萃分析(发表于Circulation)
Prystowsky教授指出,临床实践中除了遵循指南推荐,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危险分层,并根据危险分层情况,与NICM患者共同决定是否植入ICD。
Prystowsky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强调了心肌纤维化在危险分层中的重要作用,多项研究也证实了心肌纤维化在危险分层中的重要价值。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LGE-CMR成像技术评估室壁中层纤维化程度,可为NICM患者提供独立于LVEF判断预后的依据。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存在左室壁中层纤维化的NICM患者,CRT-D优于CRT-P;无左室壁中层纤维化的NICM患者中,CRT-D与CRT-P治疗无明显差异。年发表在Circulation的另一项研究同样证实心肌纤维化评价手段可为NICM患者带来获益,对于LVEF≥40%的NICM患者,LGE-CMR成像技术能够识别SCD高危的患者,这部分患者植入ICD可能获益。
这里不仅有最新临床试验点评,各亚专科最新进展概述,更有我国学者在大会上的亮点追踪,更多ACC现场报道,请锁定心在线!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美编柴明霞┆制版岑聪↓↓↓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zj/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