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抖音上传播这样一个悲伤的消息,在浙江的某个业余篮球比赛中,一个年仅27岁的小伙,开场几分钟后猝死。而他留下的,是他的妈妈和怀孕中的妻子,又一个家庭崩塌了!作为一个心内科的医生,每次看到这样的消息,都很伤心。标准的心肺复苏,起码增加了救治成功的可能!学习心肺复苏知识,多少遍都不过分!??
今天主要讲讲最为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有着极高的死亡率,如不能短时间内“自救”或没有身边的人医学帮助,则几乎无生存机会。心源性猝死的定义是: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往往都是“出人意料”的死亡。
我国有14亿人口,每天发生猝死的数量大约是人,每年将近有6万人。心源性猝死主要是由致命性的“恶性心律失常”所导致,其中最多的就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和室颤等。
心脏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如果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则会因为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引发死亡。其次是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病,这些疾病也会伴发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而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传导异常(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脏阻滞)等也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某些因素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电解质失调、过度劳累、情绪压抑及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都可触发心脏性猝死。所以要及时诊断、治疗心脏疾病,不能“一拖再拖”。
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1.前驱期:也就是在心脏性猝死前的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软弱、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2.终末事件期: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另有少部分患者以循环衰竭发病。3.心脏骤停期:心脏骤停的症状和体征如下:突然的意识丧失常或抽搐、可伴有惊厥;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听诊心音消失。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发绀;瞳孔散大。4.生物学死亡期: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学习急救知识,尤其是心肺复苏知识,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关键时刻,可以挽救别人于危难。医院陈良博士团队做了一个心肺复苏的动画科普,请点开收看:
科普动画心肺复苏(点击播放)(心肺复苏动画医院陈良博士团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zj/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