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赵世华等发表研究称,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可全面准确地评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尖部室壁瘤,而心脏超声诊断心尖部室壁瘤漏诊率达68.0%。
研究者称,磁共振不仅能够显示左心室心尖部的结构及运动变化,还能够识别心肌组织学特征,是目前临床上评估此类疾病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
研究者发现,合并心尖部室壁瘤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占68.0%),92.0%的患者伴有临床症状,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悸及呼吸困难等,12%的患者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
磁共振结果显示,合并心尖部室壁瘤的患者多伴有收缩期左心室中部梗阻(40.0%vs.0%)及心尖部心腔闭塞(92.0%vs.56.0%)。
研究者认为,由于左心室中部梗阻,及左心室心尖部心腔闭塞,梗阻以远部的心腔内压力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减低及心肌缺血等,从而心尖部心肌收缩功能逐渐减低,逐渐发展为心尖部室壁瘤。
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扫描显示,76.0%的患者出现瘤壁透壁性强化,出现瘤壁透壁性强化的室壁瘤大小与未出现透壁性强化的室壁瘤大小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中室壁瘤的强化方式也间接提示室壁瘤的形成有可能是一个慢性、逐渐发展的过程,由较小的室壁瘤无强化,逐渐发展为心内膜下强化,最终发展为较大的室壁瘤伴有透壁性强化。
研究分析了年1月至年12月期间在医院经磁共振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尖部室壁瘤的患者25例,并同期内按性别、年龄匹配25例不合并室壁瘤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来源:杨凯,宋燕燕,陈秀玉,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与不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临床及心脏磁共振成像特征比较.中国循环杂志,,3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F:FE8, F1:9D73F1E4, F2:4CA6DE6B, F3:54ED, T:, y:FED5DFAF }"href="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zj/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