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专家 >> 正文 >> 正文

临床收藏心血管系统5大高频考点汇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1-7-14
  1.根据病理生理异常,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可分为:   (1)心肌收缩力减弱:冠心病、心肌炎和心肌病(近些年提出的应激性心肌病也包括在内)等。   (2)后负荷增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等。(后负荷本质--阻力)(3)前负荷增加: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动静脉瘘等)。(前负荷本质--血量);   2.诱因   (1)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缩力(维拉帕米、β受体拮抗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诱因注意过多过快输液)   (2)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重要的诱因。   (3)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4)肺动脉栓塞。   (5)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   (6)合并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动静脉瘘等。   (7)其他。   感染、心律失常和治疗不当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诱因。   3.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心力衰竭的代偿心功能异常导致心力衰竭后,发生了一系列代偿反应:   ①心脏局部:心腔扩张、心肌肥厚和心率增加。   ②全身:在心功能代偿过程中,Frank-Starling机制、心室重构和神经体液的激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心衰激活的两个关键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心室重构目前已明确,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室壁应力增加,导致心室反应性肥大和扩张,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网的组成均有变化,这就是心室重构过程。当心肌肥厚不足以克服室壁压力时,左心室进行性扩大伴功能减退,最后发展至不可逆性心肌损害的终末阶段。

洋地黄药物治疗:   1.洋地黄药物治疗适应证:应用β受体拮抗剂、ACEI(或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后仍有症状且LVEF≤45%的患者,也可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   2.洋地黄药物治疗不宜应用的情况:①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②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特别是老年人;④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如肥厚型心肌病;⑤单纯性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而无右心衰竭的患者;⑥急性心肌梗死,尤其在最初24小时内,除非合并心房颤动或(和)心腔扩大。   3.常用洋地黄制剂及剂量:地高辛片0.25mg/d,约经5个半衰期(5~7天)后可达稳态治疗血浓度。   4.洋地黄药物治疗影响剂量的因素: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或有急性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肺心病、急性弥漫性心肌炎)、重度心力衰竭、低钾血症或(和)低镁血症、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洋地黄类药物较敏感,应予减量应用。   5.洋地黄毒性反应:临床表现有:①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②神经系统表现如头痛、忧郁、无力、视力模糊、黄视或绿视等;③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室性期前收缩呈三联律、交界性逸搏心律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共约占2/3,亦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   突发突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症状包括心悸、胸闷、焦虑不安、头晕,少见有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与休克。症状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快速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亦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体检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则。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1)心率~次/分,节律规则。   (2)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来存在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形可宽大畸形。   (3)逆行P波(Ⅱ、Ⅲ、aVF导联倒置),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P波与QRS波群保持恒定关系。   (4)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

急性渗出性心包炎临床表现   取决于积液对心脏的压塞程度,轻者仅能维持正常的血流动力学,重者则出现循环障碍或衰竭。   1.症状:呼吸困难,最突出症状   2.体征:五大联症   ①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最特异的),呈绝对浊音。   ②包积液征(Ewart征):即背部左肩胛角下呈浊音、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   ③Beck三联征(心脏压塞:短时间内出现过多的液体):颈静脉怒张、动脉压下降、心音遥远。   ④迟脉见于主狭,交替脉见于心衰。   ⑤奇脉:吸气时动脉收缩压较吸气前下降10mmHg,甚至更多。   奇脉原因:于胸腔的负压有关。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1.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有高动力型和低动力型两种。前者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C0正常或增高(又称高排低阻型),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成不足。患者皮肤比较温暖干燥,又称暖休克。低动力型(又称低排高阻型)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和C0减少。患者皮肤湿冷,又称冷休克。   “暖休克”较少见,仅是一部分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早期休克。“冷休克”较多见,由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而且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休克加重时也可成为“冷休克”。至晚期,患者的心功能衰竭、外周血管瘫痪,就成为低排低阻型休克。   2.治疗   (1)补充血容量:此类患者休克的治疗首先以输平衡盐溶液为主;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先扩张血管   (2)控制感染:主要措施是应用抗菌药物和处理原发感染灶   (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常伴有严重的酸中毒。   (4)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而休克未见好转时,应采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还可以α受体兴奋为主,兼有轻度兴奋β受体的血管收缩剂和兼有兴奋β受体作用的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以抵消血管收缩作用,保持、增强β受体兴奋作用,而又不致使心率过于增速,例如山莨宕碱、多巴胺等或者合用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和酚妥拉明的联合应用。   (5)皮质激素治疗:应用限于早期、用量宜大,可达正常量的10~20倍。维持不宜超过48小时。

知道了考试的大概,那么怎么备考呢?

1、花一定的时间先把所有内容通读一遍,掌握教材的广度,即每一门学科所讲述学习的内容。

2、下载年度考试大纲,仔细地研究和分析,哪些属于重点考点,那些属于了解的知识。

3、教材里重点的内容一定要理解通、吃透,不懂得不理解的要做好笔记,下次重点复习。

4、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内容历来变化不大,多做历年真题,了解出题者思路,掌握解题模式。

掐指一算,距离年实践技能考试也只剩下不过60天的时间了,时间匆匆,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没有进入状态,那就有危险了。

如果你对即将到来的实践技能考试没有把握,欢迎加入我们的技能面授班,2天老师面对面教学+2天带教老师陪同练习,4天便可迅速掌握考试技巧,还有“考试不过退费”服务,有无基础均可,想提升技能实操,掌握应试拿分考点,力求一次性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zj/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