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冠军突然去世,关于这种疾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1-12-31
6月15日,据印尼媒体报道,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冠军马基斯-基多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6岁。印尼媒体透露基多是在打羽毛球时突发心脏病离开人世。马基斯-基多称得上是世界羽坛男双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生涯集世锦赛、奥运会和亚运会冠军于一身,尤其是年北京奥运会他赢得男双金牌。基多离开这个世界,这让很多球迷感到惋惜。“心脏性猝死”一直是大家讨论的话题。近日,在欧洲杯赛场上也有这么“惊险”一幕。丹麦中场埃里克森在欧洲杯B组小组赛中,在比赛上半场接近尾声时,无人碰撞的情况下,突然失去意识倒地。万幸的是,在丹麦队医的全力抢救下,埃里克森转危为安。河南日报记者王平为此采访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主任张静、急诊科主任郑晓晖,对什么是心脏性猝死?如何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进行解读。埃里克森球场昏厥引全球   端午节假期第一天,不少人在熬夜观看欧洲杯球赛中度过。丹麦队球员埃里克森突然昏厥倒地不起,牵动无数人的心,医生推断可能是由于心脏性猝死诱发疾病,这也让外界对此再次引发强烈   什么是心脏性猝死?如何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6月13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医院的专家。“头号杀手”平均每分钟致死2人   “心脏性猝死来势凶猛,发病1小时内即可导致死亡。它几乎没有明显征兆,一旦抢救不及时,就有致命的危险,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主任张静介绍,在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为54.4万人,这意味着,每分钟就有2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冠心病、心肌梗死、扩张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及有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人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此外,患有基础性心脏病及发生过心脏停跳被抢救过来的人,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得多。   近年来,球星、艺人、医生、新闻记者,无论是名人明星还是普通百姓,因心脏猝死不幸离世的消息频频出现。   “这病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了。”医院急诊科主任郑晓晖说,医院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心脏性猝死的急诊抢救病例,“三四十岁的都市白领、业界精英、单位骨干以及青年学生较多,接诊年龄最小的患者18岁。”患有基础性心脏病、长期熬夜加班、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精神抑郁、有家族疾病遗传史等,都是诱发因素。学会掌握“三步”抢救法

一旦出现心脏性猝死,大家要切记“黄金救治4分钟”,即在患者倒地后的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在这个时间内实施抢救大约有60%的存活率,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即使有幸生还,脑细胞也不可逆性受损。”郑晓晖说。

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专家给出了“三步”抢救法——

第一步:评估周围环境,确保抢救安全。抢救一定要保证在被救者和施救者都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比如,要避免地震、洪水、车辆拥堵的马路、险峻陡峭的山路等危险环境。

第二步:观察呼吸,判断有无生命体征。建议施救者跪于病人右侧的肩腰部,让患者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然后“轻拍重呼”,即轻拍病人双肩,并在耳边稍微大声呼喊其姓名或喊道“喂,你醒醒”,看其有无反应,判断意识及呼吸在5—10秒内完成。然后摸颈动脉的脉搏,脉搏位置在喉结处移2~3厘米,力量适中。

第三步:实施胸外心肺按压、人工呼吸,并拨打。如果患者没有脉搏,立即胸外心肺按压,这个时候记得要拨打呼叫。按压位置在病人胸骨下1/2段(非专业人员定位:取两乳头连线中点)。施救者上半身前倾,两手重叠、手臂伸直垂直于病人胸骨,进行胸外按压,频率在每分钟—次,按压时要让病人胸骨下陷5—6厘米,每次待胸口回弹后再进行下一次按压。

一般来说,每胸外按压30次,要做2次人工呼吸。使病人下颏和耳垂连线与地面成90度之后,进行人工呼吸,吹时要看到患者胸廓起伏。如果只有一位施救者或不会采用人工呼吸,那么就持续做胸外心肺按压,一直等到医护人员赶到。

“医院,从医生、护士到餐厅厨师、保安,每一个职工都要求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抢救技术。同时,我们还定期举办医患活动,推广普及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技术。”医院急诊科主任郑晓晖表示,“这是一项值得向全民普及的急救常识。不夸张地说,即便手法、技术不如医护人员那么专业,在第一时间对心脏猝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也是非常及时的抢救措施。”尽快在公共场所推广普及AED

抢救心脏性猝死最有效办法,除了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外,心脏除颤也必不可少。在此次欧洲杯比赛中,现场医护人员及时为球员埃里克森开启AED使用,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这里的AED又叫‘自动体外除颤器’,相当于一个便携式的傻瓜机,正是发挥了心脏除颤的功能。”张静说。

在国际赛事比赛场上,专业的医护人员、各种实用的急救设备配备相当齐全。但面对心脏性猝死这样的高发疾病,像AED这样的便携实用的急救设备,普通老百姓如何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呢?

近两年全国两会中,有政协委员曾提交提案“出台AED国家标准,提升我国心血管急救能力”,呼吁由国家出资、企业捐赠、单位自行购买等方式在机场、车站、体育馆、企事业单位等场所放置AED,培训推广全民掌握使用。

“这是非常好的建议,应该让AED像公共场所的消防器材一样常见。”张静告诉记者,这几次外出开会出差,她看到上海、郑州的机场已配备了AED设备,这让她感到十分欣慰,“期待着力提高AED的推广普及率,挽救更多鲜活的生命”。

目前在医院,各类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打通了从预防到急诊抢救的专属绿色通道。“对于心脏性猝死的救治,医院目前还熟练应用了体外心肺复苏(ECPR)以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新技术的应用。与传统心肺复苏相比,ECPR治疗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可达到95%,出院生存率高达27.6%-50%。”张静说。

医院预约挂号预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yzl/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