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二:患者男,39岁,间断劳力型呼吸困难三年,突发晕厥两次。
既往史:消化道溃疡病史5年,间断用药,具体不详。两年月前因“突发晕厥”住院,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具体治疗不详。有冠心病家族史,其父兄弟姐妹5人,确诊冠心病4人。
入院诊断:肥厚型心肌病。
辅助检查:血压:/87mmHg。血常规:血红蛋白(HGB):g/L。生化:肝功:谷丙转氨酶:51mmol/L;肾功能:正常。甘油三脂(TG):3.16mmol/L,总胆固醇(TCHO):4.42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L):0.96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L)3.05mmol/L。空腹血糖:6.2mmol/L。门诊常规心电图示:偶发早搏,V1-V6导联T波倒置。
超声心动图表现:左室肥厚,室间隔向两侧肥厚(图7),基底段厚约20mm,中间段20mm,左室侧壁基底段后13.1mm,后壁厚11.3mm,左室心尖厚13mm,心肌回声不均匀,运动幅度尚可,活动僵硬。M型超声:收缩期二尖瓣前叶运动曲线C-D段前移,即SAM征阳性。CDFI:左室流出道呈五彩镶嵌花色血流信号。CW: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增大,频谱峰值后移(图8),Vmax:cm/s,PG:36mmHg。
超声诊断:非对称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为左优势型,左主干分叉处轻微狭窄,左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
治疗情况:结合病情,因主要为室间隔增厚致左室流出道梗阻,收入内科,接受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SeptalMyocardialAblation,PTSMA)。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导丝将封闭球囊送入拟消融心肌的动脉血管内,注射造影剂观察该动脉血流分布区域及有无造影剂通过侧支血管进入前降支或其它血管,将球囊送至该血管内,使其充盈封闭管腔,观察此时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变化,如有下降,说明阻塞该血管血流对治疗有效,随即将96%一99%无水乙醇缓慢注入,使其产生化学性闭塞,从而导致该部分室间隔心肌缺血坏死,心肌收缩力下降或丧失,降低左室流出道梗阻,缓解症状。近年来已有人将心肌声学造影引入治疗过程,利于指导对靶血管的选择,通过将超声造影剂快速注入靶血管,可以即时、清晰地显示拟消融动脉所支配的心肌图像,确定梗阻的部位及范围,明确靶血管与消融心肌之间的关系,可降低乙醇通过侧支血管造成非目标心肌梗死的风险。
术后随访:本例患者术后3天超声心动图复查(图9):CW: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为:cm/s,PG:14mmHg。术后半年复查(图10):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为:cm/s,PG:10mmHg。劳力型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未发生晕厥。
(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yzl/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