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从不缺乏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医院,你会发现有些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在生活中俨然“艺术大师”,他们身怀“绝技”,为我们本来乏味的生活中带来一股艺术的清流,让我们大家一起目睹他们的风采。
徐忠:
武术哲学,文化传承“习练太极拳、形意拳对于我来说,既锻炼身体、锤炼意志,又修养品质、净化思想,也提升了精神境界,进一步提高了对临床医学的认识。”——心内三科副主任医师徐忠徐忠表示,自古以来习武先习德,医武不分家。特别是内家拳,讲究天人合一、舍己从人、立身中正、心静平和。人体想要维持健康状态,必须服从自然规律、保持阴阳平衡。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像练武一样,认真学习、静心倾听、整体分析,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形意拳和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内家拳的精髓。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拳术,而且体现了中国式人生哲学的文化传承。太极拳以其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人练就丰富的心灵、包容天地的度量,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走向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形意拳包含着五行生克,阴阳平衡,易理变化,宇宙自然的无穷奥妙。
受电影少林寺的影响,徐忠十几岁开始拜师学艺,曾习练少林拳、北京业体拳、小虎燕等。年后拜洪传陈氏太极拳第一代传人刘维国先生习练陈氏太极拳,师从刘玉平老师、尚派形意拳大师韩瑜先生学习形意拳。曾参加泰山国际武术节及全国太极拳比赛,分别获得拳术及器械二等奖。医院副主任委员,泰安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泰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副会长,中国武术六段。徐忠从事心血管病专业近30年,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对肺动脉栓塞、急性心衰等心脏急症的诊治有独特见解。目前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围手术期管理及心脏康复工作。
耿向群:别具慧眼,用心感受“‘摄影,以光为笔,以影为墨,寓情于景,感悟于心。’我爱摄影,我爱用镜头记录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动的瞬间,更多的是去发现最美的风景、最有趣的故事。”
——核医学科医生耿向群在夏季炎热的季节里,耿向群经常在泰山周边的草丛、湿地和水塘边去寻找昆虫,近距离与它们相遇,观察它们的习性,有时为了拍摄一个精彩的场景,如蜻蜓羽化,蜉蝣亚成虫的转变,螳螂、螽斯、叶蝉的蜕变等这些神奇难得的画面,需要蹲守或保持蹲、坐、倚、靠、趴等特别的拍摄姿势,有时需要坚持很久,全神贯注盯住镜头里的“主角表演”,并不时按动快门记录下这动物世界大自然的神奇画面,鬼斧神工,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看着拍下的精彩照片,捕捉到了“决定性瞬间”,他的心里都是满足和开心。
罗伯特·卡帕的一句经典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这句名言常给耿向群带来提示:只有贴近你的目标,善于观察,用心灵去感悟、去捕捉才能拍出称心如意的照片。就像从医之路,只有更加接近患者,与患者心连心,多沟通,才能知道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和艺术的道理是相通的。
每次从拍摄捕捉昆虫的画面,发现昆虫世界有趣的故事,一直是耿向群拍摄生态昆虫的感悟,就像他特别爱自己的职业,也能从为服务患者中找寻作为一名医者的价值。他敏锐且善于观察的双眼,能精准发现并判断出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这些都是摄影带给他的特殊“才艺”。摄影,已是成为耿向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摄影是愉悦身心的方式,给他带来快乐,使生活充实而丰富。其实美就在心里,并不遥远!
耿向群的部分照片曾入围国家地理全球影赛,有的被《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收录,也曾被某些杂志约稿发表,曾参与公益活动提供照片,为宣传泰安泰山制作明信片等。医院作为文化宣传,张贴在宣传栏、连廊,或单位杂志、报纸等插页里。作品《蜉蝣蜕变》入选“年美国摄影学会(PSA)国际摄影大赛”。
王琳:书医者仁心,画医路丹青“作为一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治病救人才是根本所在,书法的学习与工作能够相得益彰,共同提高才是我的理想追求,希望能通过努力,能够用更好的医学水平为患者服务,用更好的书法作品来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介入放射科主治医师王琳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学习并喜欢上书法,一辈子便有事情可做。中国书法浩瀚如海、精深博远,任凭你乘风破浪亦或缓缓徐行,也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条小船而已,但是在书法海洋中,自由徜徉的探索精神和天马行空的任意挥洒,才是书法给人的莫大乐趣之一。
救死扶伤是医学生的职责所在,医院更是病员多、工作量大,业余时间还需要提升专业,所以留给个人发展爱好的时间有限,但对于王琳来说,练习书法也成了调节工作状态的良好方式。科学和艺术本来就是相通的,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反而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小学时期,王琳的班主任带着全班同学练书法,从柳体入手练习楷书,到了中学时期,学习压力变大,学习之余临习正楷成了调节方式,读医学院时,他慢慢有所顿悟,开始写行草书,直至今日发展成为王琳的主要业余爱好。
既然定位于业余爱好,就不能和专业的书法家相比,王琳只求能通过书法增进与同事朋友交流、提升医务人员文化素养,年、年,他的作品在全国卫生系统书画比赛中入展并获奖,为医院和同事争得了荣誉,医院医务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
张小娟:画由心生,万物成诗“从小就对美有强烈的感知,因此诉诸笔端,以我自己的方式保留下来。我对世间万物的感知、对众生千界的体悟、对社会百态的见解,画出来、写出来。自然万物、医者日常、社会现象、个人感怀、小孩成长……事无大小,凡所感知,皆可入画成文。总之,要做个有意思的人,做些有意义的事。贫而不觉苦,学而知不足。多少忧喜冷暖,都付字里画间。”
——肾病二科主治医师张小娟从未接受过正规培训,张小娟声称自己的绘画“毫无章法、随心所欲”。从医不易,做为一名医生,很少拥有自己的时间,画画对于张小娟而言,真的是见缝插针,忙里偷闲。构图、落笔、上色、配文、写字,她很享受这个过程,这样的表达也像是一个出口,一定程度上是化解烦扰和自我和解的很好的方式。在繁忙时得以静心,闲暇时有事可做,内心安宁而充实。利用闲暇时间,张小娟零零散散地画了《小医生的日常》系列,也画了一些医学小科普。把真实经历用自我调侃的方式画出来,以轻松化解沉重,无形中也督促自己不断成长进步,并且希望更多的人,更好地认识医生这个职业。夏东亮:创新梦想,再创辉煌
“过去,医院医院中创造过“南学清远,北学泰安”的辉煌。医院又提出建设现代化强院的重大愿景。我期望通过自己医院再建辉煌做出一份贡献!”
——儿童外科主治医师夏东亮医院儿童外科的夏东亮医生被同事誉为发明强人。这些年,他一直坚持攻关,连续获得5项医疗器械专利和2项医用软件著作权,用于提高手术质量和医疗管理,医院不辞辛苦地做出一次次的贡献。
夏东亮说他获得的专利都来自于对单孔腔镜技术的不断改进。原来,他们科在省内较早开展小儿单孔腔镜手术,由于该术式相比传统多孔腔镜术式具有创伤更小、美容更佳等优势,受到患儿家长们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但在长期的单孔手术实践中,夏东亮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先后申请了2项科研课题,通过方法、步骤和器械等方面的系统创新进行了大胆改进。例如针对单孔手术的器械拥挤与站位拥挤的难题,他将研发的“折叠拉钩”、“腹腔镜托架”与科室引进的一种特殊腹腔镜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国内首创“单人单孔手术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小儿阑尾炎的治疗。之后在科主任李庆浩的指导下,夏东亮接着研发了“腹腔镜内环口测量器”和“腹腔镜腹股沟管穿刺引导器”等专利,分别用于支持科室对小儿斜疝的基础课题研究和降低单孔隐睾手术的风险。今年,他又根据课题需求申请了一种“微型腹腔镜辅助器械”的国家专利。这种器械专利使单孔回归“多孔”,却同时又保持着单孔的美容和低创。夏东亮说降低手术创伤永无止境!看到患儿术后的疼痛和刀口瘢痕留下的遗憾是促使他进行一次次研发的最大动力,而看到患儿因为自己发明得到的实惠则是对他努力的最大奖励。”
夏东亮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zyzlxjb/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