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如何治疗心肌病 >> 正文 >> 正文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三维导管射频消融术在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1-3-2
白斑复色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88529.html
点击上方"济源二院",分享最新动态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应用三维超声导管指引,成功独立完成了济源地区导管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手术。   患者赵先生,54岁,因反复出现活动后胸痛,突发晕厥来到我院就诊。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室间隔厚度18-20mm,超过正常值1倍多,并且伴有明显的左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反流。综合判断后,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在薛瑞璐主任的带领下,心内团队经过认真分析,讨论,给予患者行冠脉造影左室造影及心室与主动脉压力阶差测定,冠脉造影示冠脉正常,药物激发实验心率90次/分时,心室与主动脉压力阶差mmHg,并与患者深入沟通,最终制定了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应用三维导管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案。   年9月26日,医院赵育洁、胥良主任的指导下,应用三维标测系统及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的指引,行室间隔消融手术,历时两小时顺利完成手术。术前,经胸测定左心室和主动脉压力阶差为mmHg。术后,压力阶差降至10mmHg,术后第二天患者活动无胸闷胸痛等症状发作,症状明显好转,手术效果确切。术中标测消融及超声影像图   目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传统的治疗方式,如室间隔切除外科手术、无水酒精消融、起搏器植入等手术方式,由于疗效不确定、创伤较大、风险较高、易引起心脏传导阻滞等原因,均无法作为理想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近年发现,在心腔超声指导下行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手术,可以降低流出道梗阻,降低压差,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此次,我院心内科团队成功为该患者实施的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该手术运用三维标测、电生理标测、心腔内超声导管实时监测心腔和动脉内压力、普通经胸超声指导等技术,既提高了手术精准度,又降低了手术风险、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还节省了手术费用。   据心内科薛瑞璐主任介绍,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容易发生晕血和猝死。常规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外科手术、室间隔化学消融手术和起搏器治疗。近年来,采取心脏三维技术、行室间隔消融,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减少晕血或猝死的发生。该手术的成功填补了我市及周边地区此项技术的空白,为心脏病患带来了国内先进的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目前该手术技术医院能够开展。   科普小知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类与基因遗传或基因突变有关的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心肌的肥厚。根据肥厚的部位及肥厚是否造成心室流出道的狭窄,可以把它分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和非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对人体危害比较大的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所谓的“梗阻”,主要是指引起心室流出道的梗阻,尤其是左室流出道的梗阻。病人常见的症状包括,晕厥、体循环的低血压,还包括胸疼、胸闷,并且该病会导致心律失常、中风、感染性心内膜炎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严重问题。

朗诵者风采

张雪微,医院职工,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朗诵

张雪微

供稿

薛瑞璐

编辑

张诗雨

校对

张诗雨

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济源二院”,版权均归济源二院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济源二院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663。

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rhzlxjb/6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