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心房扑动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1-7-30
北京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技术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1226/5155815.html

心房扑动可以认为是在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中间型。当心房异位起搏点频率高且呈规则时,引起心房快而协调的收缩称为心房扑动。患者可出现低血压、精神沉郁、昏迷,甚至心源性休克。

宏观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一词是指一种特殊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由右心房或左心房的大解剖或功能回路持续存在。这与一种微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形成了对比,该心动过速涉及一个非常小的心肌区域。在临床,这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仍常被称为心房扑动。基本上有三种类型的大折返性心房心动过速它们是基于大折返回路的位置和电生理机制(解剖折返和功能折返):

1.典型或腔隙性峡部依赖的心房扑动(两种类型)、非典型或非腔隙性峡部依赖的心房扑动和其他类型的非典型心房扑动。

A.卡沃三尖瓣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

位于下腔静脉和三尖瓣之间的导电组织带称为腔静脉峡部。右心房的这一部分是这种解剖结构中最常见的心房扑动类型的宏观折返解剖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狗房扑动病例的基础。被称为I型心房扑动。

B.典型或腔隙性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是一种心动过速,其特征是有组织的心房节律,犬的平均心房率大于bpm;心房扑动最常见的形式是腔隙性峡部依赖的心房扑动。腔隙性峡部的特点是位于右心房下部,介于尾腔静脉的出现,咽鼓脊和三尖瓣环之间的缓慢传导区。该电路的其余部分由一圈肌肉组成,包括心房间隔和右心房前壁在右心房屋顶上连接。根据三尖瓣环周围波前的方向,认识到两种形式的依赖性心房扑动:

(1)沿折返回路的心房激活的典型形式为逆时针;(2)激活为顺时针的反向典型形式。虽然有人认为是在QRS复合体前面最后一次完全可见的F波之前的心房激活被传导到心室,但实际上不可能确定心房周期的开始,因此不可能确定房室传导间隔(F-Q间隔)。心室反应率取决于心房率,以及房室结内的不应期和传导时间。F波传导到心室,不同的房室传导比从2:1到6:1。心房冲动阻塞在房室结可以影响随后的心房冲动到心室的传导速度(隐藏传导)。心房扑动时的心室率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心房扑动过程中常见的心房与心室传导比为2:1;较不常见的比率为1:1。在前一种情况下,每个其他心房去极化都是通过心室进行的;在后一种情况下,所有心房冲动都是通过房室结传导到心室的。心房扑动与1:1房室传导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心房率低,交感神经张力高,房室结不应期短或副通路的存在。具有偶数分子(2:1,4:1,6:1)的传导比比具有奇数分子(3:1,5:1)的传导比更常见。在心房扑动过程中,传导比的变化可能发生:如果变化是从低到高的传导关系,则称为渐进传导阻滞;如果变化是从高到低的传导比,则称为递减传导阻滞。

2.非典型性或非性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

不典型心房扑动一词用于描述非狂犬样峡部依赖的大折返性心房心动过速。慢传导的区域位的不同,狗已经分型述了两种非典型心房颤动:

1)右隔心房扑动

2)右心房自由壁扑动,非瘢痕相关心房扑动。

3.其他类型的心房扑动.

这些类型的心房扑动的不稳定性使得研究折返通路的解剖和机制变得困难。这些节律实际上可能是由于电生理效应而没有结构病理。常以非常快速的心房率大于bpm为特征,可在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窦性心律之间转换。潜在的机制被认为是功能重返的节奏,以前被Wells描述为II型心房扑动;这种类型的心房扑动通常发生在高迷走音的情况下。此外,扑动可与心房颤动发生转换。

功能性(无解剖病理)扑动的心电图特征包括:形态不同的F波,但在连续F波之间没有等电线的下导线(II、III和VF)中通常为正向;非常快速的心房率(大于bpm);可变的F-F间期。心律不稳,迅速在房颤,I型心房扑动或窦性心律间转换。

病因

多为器质性心脏病,常见于慢性心肌缺血、高血压、肺心病、肺栓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房扑动还可以在没有结构性心脏疾病或与导致房间扩大的心脏疾病有关的情况下发现,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肌炎,房间隔缺损和三尖瓣发育不良

临床表现

1.心房扑动呈1:1下传时(多在幼年动物发生)可使心室率快达次/分钟左右,低血压、精神沉郁、昏迷,甚至心源性休克。

2.颈静脉搏动快于心室率。

3.心脏听诊,最常见的是快而规则的心率,次/分钟左右,房室比例为2:1下传。当房室比例呈3:1或4:1下传时,则心率减慢,此时仔细听诊可听到快而低的心房收缩音。

心电图改变

1.有原发疾病如肺心病感染者,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2.肺心病者有肺部感染,X线可见异常。

3.确诊的主要手段依靠心电图,其特征为:

(1)心电图检查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整齐呈锯齿状F波,频率~次/分钟,常见的房扑多为2:1传导。

(2)以心电图特征可分为2型:Ⅰ型扑动波频率次/分钟左右,Ⅱ,Ⅲ,aVF导联F波为负向,Ⅱ型扑动波频率次/分钟,Ⅱ,Ⅲ,aVF导联F波直立,起搏治疗可终止Ⅰ型,对Ⅱ型无效。

(3)心房扑动伴室内差异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应注意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治疗

1.同步直流电复律对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扑者或伴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需紧急复律动物为首选。

2.心室率过快可给予毛花苷C(西地兰)静脉注射,可先变为房颤,再转复窦性心律。

3.普罗帕酮(心律平)、奎尼丁、索他洛尔等可转复房扑。

5.少数慢性房扑用上述方法不能复律者,可口服洋地黄或维拉帕米(异搏定)(除外心衰)控制。

预后

房颤与房扑绝大多数发生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低血钾、急性肺部感染或洋地黄中毒等,因此,应首先查清病因,积极进行基础疾病的治疗。一般在房颤或房扑发作前,如出现频繁房早,应予以积极治疗,以防发展为房颤或房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7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