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问题,是多种疾病的病因或并发症。比如,引起心肌梗死和卒中发作的最终病理生理过程是血栓形成,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房颤和心力衰竭也都与血栓形成过程有关。
此外,肿瘤患者、手术制动特别是骨科术后患者也常面临血栓防治问题。
目前公认的血栓形成条件是由Virchow提出的三要素:
①血管内皮损伤
②血液高凝状态
③血流淤滞
研究表明,血小板过度活化和凝血系统激活是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两个重要环节。
凝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在体内密切联系,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是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后又促进凝血过程。
病因不同,抗栓治疗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抗栓治疗是指利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和溶栓药作为预防血栓形成和溶解已经形成血栓的过程。
血栓可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腔内形成,分为动脉血栓(如冠心病等)、静脉血栓(如肺栓塞、房颤诱发脑卒中等)和心腔内血栓,心腔内血栓介于动、静脉血栓之间,常见于左心室、左心耳和人工瓣膜。
由于血栓成因不同,抗栓治疗具有出血并发症的特殊性,再加上患者临床情况的复杂性,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兼顾抗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平衡缺血与出血风险,对于临床医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医院心内科孙艺红教授牵头,精心策划「如何用好抗栓药物」系列课程。
课程邀请来自心内科、呼吸科、检验科的多位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从基础到临床,由浅入深地讲解血栓形成机制、抗栓药物的分类及用法、如何科学监测抗栓疗效、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特殊患者的抗栓治疗优化策略,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应用抗栓药物。
系列课程共12节,首播时间8月22日(周围)晚8点,每周四更新,欢迎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ff/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