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科普
电影《良医妙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的是美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一名高级主管,发现自己的一对儿女得了非常罕见的遗传病:庞贝氏症。得这种遗传病的可能性为4万~5万分之一,他们一家就占了两个!在当时没有任何有效治疗方法。电影中的两个孩子,女儿8岁,儿子6岁,都坐轮椅,医生都判断两人已经活到了得这种遗传病的人的已知生命极限,随时可能因呼吸衰竭和心脏问题而死亡。但约翰?克罗利并未放弃对孩子的治疗,倾尽全力,创立了一家生物公司,并坚持不懈研发出了治疗这种疾病的新药,使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续。影片中更多展现的是父爱跟家庭,也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庞贝氏症患者痛苦挣扎的同时,对生命的爱跟执着。电影里患有庞贝氏症的女孩从死神面前被父亲拉了回来,演绎了新的生活。她想对那些身患疾病、那些被诊断为罕见病的人说,疾病并不可怕,勇敢的面对它、战胜它,一样可以做生活的强者,拥有快乐的人生。
庞贝病(Pompedisease),又称为糖原累积病Ⅱ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由于缺乏酸性α-葡糖苷酶(acidalpha-glucosidase,GAA)所引起的严重疾病,以肌肉病为主。庞贝病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病,发病率为1/~1/。
病因
编码酸性α-葡糖苷酶的GAA的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或缺乏,糖原不能分解,贮积在各种组织的溶酶体内,尤其以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受累最为严重,引起进行性肌肉病变、呼吸困难,致残致死。神经系统与心脑血管也会受累,渐进性地引起扩张性血管病、颅内动脉瘤等。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年龄、疾病进展和器官受累程度,临床上将庞贝病分为婴儿早发型庞贝病(infantile-onsetPompedisease,IOPD)和晚发型庞贝病(late-onsetPompedisease,LOPD)两大类。婴儿早发型在1岁内起病,主要累及心肌和骨骼肌,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严重缺乏(1%),婴儿期出现呼吸困难,运动发育迟缓,松软,心脏扩大,肝脏肿大,舌体肥厚,疾病进展迅速,常于1岁左右死于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晚发型患者于1岁后起病,也可晚至老年发病,主要累及躯干肌、四肢近端肌群及呼吸肌,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在1~30%。主要症状为易疲劳、进行性加重的肢带肌和中轴肌无力,最初表现为上楼梯及蹲起困难,少数以突发呼吸衰竭起病,躯干肌受累常导致腰背痛、脊柱弯曲、脊柱强直。可伴有脑血管病,心脏一般不受累。疾病早期可仅表现为高CK血症。一般而言,患者起病越早疾病进展越快,疾病越重,常死于呼吸衰竭。诊断
1、一般化验: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常高于正常值4~10倍,且伴有AST、ALT和LDH的升高。2、心脏检查:对于早发型患者,胸部X线平片及心电图可作为初步筛查,提示心脏扩大,心电图PR间期缩短,QRS波群电压增高。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肌肥厚和左室肥大,早期伴或不伴左室流出道梗阻,晚期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迟发型患者心脏多不受累。3、肺功能测定:用力肺活量低于预测值的80%提示呼吸功能下降,血氧饱和度监测及动脉血气分析可反映肺通气功能,PCO2升高及血浆HCO2升高,提示CO2慢性潴留和肺通气功能不足。4、肌电图检查:多为肌源性损害。近端肌及中轴肌检查阳性率高。5、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肌纤维内空泡变性及嗜碱性颗粒沉积,空泡大小和形态各异,糖原含量增多,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婴儿型患者肌纤维结构破坏严重,迟发型患者个体差异较大,肌肉病理表现与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活检部位等有一定关系,肌肉活检正常不能排除诊断。肌活检虽有创,但有助于快速诊断。6、酶活性测定:外周血白细胞及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缺乏,是诊断庞贝病的金标准之一。干血滤纸片和外周血白细胞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测定具有方便、快速、无创等优点,目前是庞贝病最常用的一线筛查与诊断方法,但要警惕假阳性缺陷。7、基因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GAA基因多态性位点c.GA(p.GS)与c.GA(p.EK)在亚洲人群中携带率约3.9%,这两种多态性位点会降低正常人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但并不导致疾病的发生,称为假性缺陷等位基因,在新生儿筛查及产前诊断时应注意。庞贝病的确诊主要依靠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检测和基因分析。治疗
庞贝病是一个多系统受累的疾病,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治疗包括酸性α-葡糖苷酶替代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重组人酸性α-葡糖苷酶(rhGAA)替代治疗(ERT):是目前庞贝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减小心脏体积,维持心脏正常泵血功能,增强肌肉功能和力量,并减少糖原的蓄积。治疗的反应受临床表型、年龄、交叉反应免疫物质状态和重组人类α-葡糖苷酶免疫球蛋白G抗体滴度等多因素影响。在治疗的前几年可以阻止或减慢症状发生,长期治疗则需要调节修饰酶,以增强骨骼肌的摄入或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注射用的阿糖苷酶α属于rhGAA类药物。迄今为止,全球已有余例庞贝病病人使用。酶替代治疗庞贝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但需要终生用药,费用昂贵,存在诸多问题。筛查与产前诊断
昂贵的酶替代治疗在发展中国家普及可能还难以实现,产前诊断尤为重要。通过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庞贝病患者的预后,目前在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尚未有大规模的新生儿庞贝病筛查。对于已有庞贝病生育史的夫妻,可在母亲下一次妊娠9~13周左右留取胎盘绒毛,或在妊娠16~22周抽取羊水,分离胎儿细胞,进行GAA基因突变分析以及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测定,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患病不是世界末日,病魔也并不可怕,希望我们大家能共同努力,一起为罕见病病人撑起一片彩色的天空,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能像我们一样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希望有奇迹,永不说再见!参考文献:
赵玉英.糖原贮积病II型(Pompe病).见:杨艳玲主编,从病例开始学习遗传代谢病,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年第一版,-.张昕彤,任卫东.庞贝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傅立军,陈茜.婴儿型庞贝病的诊治进展[J].精准医学杂志,,33(04):-+.我是杨医生,不负医学不负卿
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遗传代谢病学组组长、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营养学组副组长、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顾问;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常委、新生儿筛查学组副组长;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儿童遗传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遗传学组委员,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生化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神经修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线粒体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遗传代谢病学会理事。研究方向:遗传代谢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