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目前,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我国农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45.01%,城市为42.61%。中国的冠心病死亡人数已列世界第二位。心血管疾病的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有2.9亿多,其中冠心病患者>万,心肌梗死患者>万。每人中就有7.7人患有冠心病,每10万人中就有98.68人死于冠心病。冠心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什么是冠心病,要想理解冠心病,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冠状动脉?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脏就像人体内的发动机,它向人体各部位输送血液,它自身也需要血液供应来维持正常工作,冠状动脉就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血管,分左右两支,分布于心脏表面。
血液中的胆固醇,尤其是“坏胆固醇”(LDL-C)过多时,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再结合其他物质,慢慢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有了冠状动脉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概念,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冠心病,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血管(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冠心病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那么冠心病到底分哪几种类型呢?
根据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由轻到重,冠心病可以分为5大类型,分别是:1.隐匿型冠心病或无症状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型冠心病。
为什么会得冠心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哪些人更容易得冠心病?
冠心病是遗传、生活、饮食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变的危险因素及可改变的危险因素。1、不可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家族史。2、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大量饮酒、肥胖、体力活动过少、精神紧张、焦虑、易怒、压力过大。
如果一个人,他具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越多,那么就意味着他得冠心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冠心病的危害到底有哪些呢?
冠心病常常发生心绞痛及心肌梗死,还可以因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严重时常常引起患者突然死亡。
冠心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典型的症状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阵发性疼痛,疼痛有时会牵扯到肩部、左臂内侧、左手指及咽喉部、牙齿、上腹部,疼痛一般3-5分钟可自行缓解或通过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缓解;也可以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紧缩感、憋闷感、酸胀或烧灼感;多因情绪波动、体力活动、饱餐或寒冷等诱发;还可以表现为与活动相关的胸闷、憋气、心慌等;有些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症状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大于20分钟,需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应尽快就医,尽早处理;切勿等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诊断冠心病有哪些检查?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冠心病,不要随便吃药,医院,专业的心血管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您做下列检查。
1.静态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检查
3.运动平板心电图
4.心脏超声检查
5.冠脉CTA检查
6.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
7.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其中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要确诊冠心病,要明确心脏血管(冠状动脉)是不是存在病变及病变程度,心电图和其它的无创检查都无法直观的了解,他们是筛查的重要手段,不可缺少,而冠脉造影可直观的看到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一般来讲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直径狭窄超过50%可诊断为冠心病。
冠脉造影及介入手术治疗医院豫东南分院心血管内科及介入导管室开展的一项核心技术,填补了新蔡县的空白。目前已成功完成余例手术。那么什么是冠脉造影?
什么是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就是从腕部或腿部的动脉血管插入一根细小的导管,送至心脏血管(冠状动脉)开口部位,注射了在X光下能显影的造影剂后,显示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的一种微创的手术。通过冠脉造影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就一目了然了。目前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这是我们做的正常的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的冠脉造影图像。
这是我们做的有狭窄病变的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的冠脉造影图像。
通过上面对冠心病的讲述,我们对冠心病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冠心病究竟如何治疗呢?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公认的冠心病治疗的三大方法:1.药物治疗。2.介入手术治疗。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中,后两种属于有创手术。
1.药物治疗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替罗非班等
(2)稳定斑块、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3)扩张冠脉药物:硝酸酯类、尼可地尔等
(4)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5)抑制心室重塑的药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缬沙坦、替米沙坦、螺内酯等
(6)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等
2.介入手术治疗
什么是冠脉介入手术?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冠心病治疗的新方法。它是通过穿刺动脉血管(腿部的股动脉或手腕的桡动脉)将球囊、支架或特殊的治疗器械送到患者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病变处,通过扩张、支撑或旋磨等手段,使心脏血管(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正常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旋磨术、支架植入术等。目前最常用的是支架植入术(PCI)。介入治疗需要在冠状动脉造影后根据心脏血管病变的情况来选择同次还是分次完成,是目前发展十分成熟的一项技术。
这是我们做的心脏血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图像。
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又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取患者心脏以外的自身正常血管,代替心脏病变血管(冠状动脉),以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解除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的一种外科手术。也是目前发展十分成熟的一项外科技术。
这三种治疗方法如何选择呢?
我们根据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一般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
2.50%≤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可无明显心绞痛症状,药物治疗。
3.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即可有心绞痛的症状,根据情况可行介入治疗。
4.心脏血管(冠状动脉)三支血管均存在严重病变,不适于介入手术治疗时,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但无论哪一种治疗方法,改善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优化的药物治疗是基础。
问题1:冠心病仅靠心电图“心肌缺血”就能诊断吗?
答:心电图无疑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心电图表现同样是多种多样,只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表现才具有诊断意义;而且,往往要与就诊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心肌损害标志物等检查相互参照,才能诊断冠心病。所以,仅仅因为心电图报告上出现“心肌缺血”而诊断冠心病是不正确的,也不必仅仅因为心电图报告上出现“心肌缺血”的字样过度担心自已患上冠心病,也不要贸然服药治疗,应该咨询专业的心血管内科医生。
问题2:冠心病如何预防?
答:预防冠心病应做到以下两大方面: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冠心病的基础,我们要做到:1.合理膳食:2.适量运动:3.戒烟限酒。4.保持心理平衡。也就是平时生活中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肥肉、蟹黄、动物内脏、煎炸食物、奶油、巧克力等;适当多吃杏仁,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负面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二、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大量饮酒、肥胖等可控的危险因素。
问题3:冠脉支架会不会脱落、移位?
答:冠脉支架一般采用的都是不锈钢等合金材料,具有很强的支撑力、耐腐蚀和塑型记忆功能,不会生锈和塌陷。
术中扩张支架所给予的压力要超过汽车轮胎压力的6-8倍,使支架紧紧的镶嵌于心脏血管(冠状动脉)壁上,不会移位脱落。术后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问题4:心脏支架介入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术后穿刺部位出现疼痛或局部红肿、青紫属正常现象,如果疼痛、肿胀严重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2.术后多喝水以利于造影剂排出
3.术后1~2天进食易消化食物,以后可正常饮食。
4.术后1~2天不要拿重物,不要进行重体力劳动,以后可正常活动。
5.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
6.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7.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8.定期复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