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专家 >> 正文 >> 正文

心病例吴鹏宇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治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19-11-2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由Sakamoto或Yamaguchi等人于年首先报告的,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常不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心肌肥厚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临床称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其发病率低,男性多发,且发病年龄晚。AHCM患者临床上可无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有心悸、气短、胸闷和胸痛,以及心功能减退等症状,胸痛严重者可酷似心绞痛,心电图显示以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同时伴有ST段下移,T波对称性倒置,以致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冠心病。

典型病例

女,64岁,因间断心悸5年,再发2小时医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无胸痛、胸闷、大汗,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医院,行心电图示:心房颤动,V2-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房颤动”,一直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鲁南欣康、阿司匹林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常常在劳累及情绪波动时犯病。既往无高血压史、无糖尿病病史,1年前行冠脉造影未见冠脉血管异常。入院体格血压/62mmHg,心率6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脉搏短绌,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急诊心电图:1、窦性心律;2、I、aVL,II,和V2-V6导联T波倒置,aVR导联T波直立,左室高电压;3、R(V5)>3.0mvR(V5)+S(V1)>4.5mv;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入院后X线胸片示心脏形态未见异常,心肌酶学、肌钙蛋白正常,余生化指标正常。心脏超声心动图:左房大,左室壁运动欠协调,请结合临床,三尖瓣少量反流。入院后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静点,口服倍他乐克、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次日上级医师查房,既往冠脉造影未见血管异常,近年来心电图未见动态演变,且心电图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征。建议进一步行心脏MRI;心脏MRI结果示:影像描述:左心室心尖部心肌不均匀增厚,舒张期心尖部略呈“黑桃尖”样改变,舒张期最厚处约21mm,位于心尖下壁。左室中部及基底部心肌厚度欠均匀,左室基底部游离壁较厚。影像诊断: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左室中部及基底部心肌厚度欠均匀,运动欠协调;3.左房稍大

目前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认识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心肌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亚型,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4%,主要以心尖肥厚为其特点,多无左室流出道梗阻。亚洲发病率高于西方,发病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15~80岁,以40~65岁多见。AHCM病人中多数是以情绪、活动劳累后出现胸闷、胸憋、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为首发症状,就诊时发现心电图有ST段、T波改变而临床上常常误诊为冠心病。

AHCM典型心电图特征

(1)T波异常倒置:主要见于胸前导联,尤其在V3~V5导联,呈对称倒置,且多为T4≥T5≥T3.T波倒置超过1.0mV时成巨大负T波;(2)左心室高电压:胸前导联QRS波群高电压,RV5>2.7mV,RV5+SV1≥3.5mV,亦可见RV4≥RV5>RV3规律;(3)ST段改变:大多伴有胸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行压低,范围多在0.05~0.30mV。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可伴发各种心律失常,以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最为常见。

AHCM超声心动图表现

二维超声显示心尖部的形态,表现为心尖部心肌对称或不对称性心肌肥厚,肥厚心肌回声不均,收缩僵硬,心尖部心腔狭小甚至收缩期闭塞;其心尖心肌肥厚范围为16~38㎜平均20㎜,研究认为国人心尖心肌肥厚≥16㎜可诊断为AHCM。国内专家按照舒张末期心尖部大室壁厚度≥16㎜或≥12㎜且<16㎜将AHCM分为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typicalapical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T-AHCM)及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re-apicalhypertrohiccardiomyopathy,P-AHCM)。TEE测量AHCM的心尖心肌肥厚为17~19㎜,将心尖心肌肥厚≥17㎜列为诊断AHCM的标准,并认为TEE更能准确,地反映心尖部心肌的肥厚程度及分布情况,但国内较少报道。

AHCM磁共振成像

舒张末期心尖部大是壁厚度≥15㎜或舒张末期心尖部大室壁厚度/基底部后壁厚度≥1.5诊断为P-AHCM。目前认为MRI能精确的显示心肌肥厚的部位和程度,不受角度的限制,对AHCM的诊断具价值。

AHCM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

左心室造影收缩末期心尖部明显狭窄,甚至接近完全闭塞;右前斜位可表现为对称性“黑桃样”或“非黑桃样”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冠状动脉屈曲,增宽,肌桥发生率相对高,可单个、多个发生,好发于左冠脉前降支远段。国外有报道AHCM患者的肥厚心肌冠脉增宽,组织多普勒测得其血流储备能力受损,有合并冠心病的可能。但由于左室造影具有创伤性和一定的风险,因此当症状或辅助检查高度怀疑AHCM合并冠心病时,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是有必要的。

AHCM核素心肌断层成像心肌断层成像

常表现为心尖部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增宽,提示心肌肥厚;弥漫性斑点状放射性分布稀疏。有研究表明SPECT对于诊断AHCM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和80%,对于行SPECT检查以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应警惕AHCM的可能。

AHCM应变成像

心尖部纵向应变值正常,且速度向量成像提示其纵向组织运动大速度的绝对值正常。因此SI可能成为有助于AHCM诊断及评估心尖部室壁运动和局部心肌功能的新方法。

治疗

?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均适用于治疗AHCM,两种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心肌耗氧量及心肌收缩力,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增加舒张期心室扩张和心输出量,从而缓解症状。钙通道阻滞剂因具有负性肌力作用,通过抑制心肌收缩而降低左室流出道阶差,可作为?受体阻滞剂的替代性选择,在用?受体阻滞剂不能有效改善症状时,可加用钙通道阻滞剂。AHCM病变主要累及心尖部和靠近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右心室游离壁,一般不会影响左室流出道,故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经典的肥厚性心肌病少,预后良好。

体会

AHCM的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掌握AHCM的心电图特点,提高对它的认识,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和相关影像学检查,可提高AHCM的确诊率。心电图改变特点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诊断依据;对心电图有左心室高电压但不伴有高血压史的患者,超声心电图检查又无间隔肥厚表现,要注意心尖部位的心肌,以提高AHCM诊断的阳性率;AHCM需与高血压性心脏病鉴别,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呈轻度均匀增厚,左房可略大,心电图可有左室高电压和S-T改变。而AHCM患者的心肌增厚呈非对称性的,室间隔自上而下逐渐增厚呈“A”型,左心室腔舒张期呈“黑桃样”或“铲状”改变,可以鉴别本病。

洛阳第一心脏平台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zj/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