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心在线
15岁女孩,突发胸痛3天,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壁心尖壁变薄,搏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诊断“扩张型心肌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则病例背后的原因。
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15岁,突发胸痛3天,急诊以“胸痛待查”收入院。
现病史
患者3天前在体育活动时突发胸痛、胸闷,伴心悸,无咳嗽、咳痰、发热、腹泻、大汗、头晕、黑矇等,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
家族史
父亲患有“高血压”,母亲体健,弟弟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2
辅助检查体格检查
体温36.7健,心率70次/分,血压/70mmHg,身高cm,体重80kg,体重指数(BMI)31.25kg/m2,体型偏胖,神志清楚;肺部听诊未见异常,颈静脉无充盈或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活动自如,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
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均升高,NT-proBNP和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如表1所示。其他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表1.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
QRS波群明显增宽,QRS时限ms,提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QT间期明显延长,Ⅰ、Ⅱ和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图1)。
图1.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提示短阵室速发作(图3)。
图3.动态心电图。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增大,左室壁心尖壁变薄,且搏动减弱,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心收缩、舒张功能下降,LVEF降至44%(图2)。
图2.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磁共振平扫示左室扩大,左室壁弥漫性增厚,左室游离壁异常信号,左室各壁舒张及收缩功能障碍(图4);磁共振增强扫描提示双室心肌异常强化(图5)。图4.CMR平扫。
图5.CMR增强。
冠脉造影无明显异常。
左室造影提示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左室心尖部运动减弱。
3
诊疗经过初步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左心扩大;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心律失常,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速;NYHA心功能III级。
初步治疗: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50mg,每日2次)、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每日一次)、螺内酯(20mg,每日一次)。
入院第7天,患者夜间无明显诱因再发胸痛,伴心慌、大汗,血压78/40mmHg。心电图提示室速发作(图6),立即给予紧急电复律,恢复窦律(图7)。
图6.心电图示室速发作。
图7.心电图示恢复窦律。
思考:青春期女性,心脏肥厚、扩大、室壁瘤形成、持续性室速,单纯以扩张型心肌病难以解释,于是行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结果示有LAMp2致病基因,随后对患者家族行基因检测,其结果如下表。
表2.患者家族基因检测结果
修正诊断:Danon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期,左心扩大,心尖部室壁瘤形成,持续性室速,NYHA心功能III级。
治疗方案:建议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植入;予以药物治疗(同上)。
4
有关Danon病Danon病是一种X显性遗传溶酶体病,以肥厚型心肌病、骨骼肌病和智力障碍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引起的心肌病变与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相似。Ⅱ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是溶酶体膜的重要组成成份,编码Ⅱ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的基因突变是导致Danon病的重要病因。
诊断标准
?发病年龄早(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且进展迅速;
?往往累及多系统,如心、脑、肌、眼等;
?典型心电图改变(呈W-P-W综合征、左室高电压);
?基因检测提示有LAMP2致病基因,即可诊断。鉴别诊断
(1)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
(2)X连锁过量自噬遗传性肌病(XMEA);
(3)糖原沉积病(POMPE)。参考资料:卢艳雨.以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的Danon病一例.长城会
*文章系本平台转载,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推荐阅读
1、又一抗疫护士遭辞退!原因:不符合录用条件
2、病例丨一名危重冠心病患者的救治过程
3、18种特殊类型高血压,应选用、禁用什么药?建议收藏!
4、指南
慢性冠脉综合征,从概念到管理
5、警惕:那些你不管就死给你看的胸痛!
福利来了!
福利一:「军医版」职称考试题库新升级,买就送继教学分!福利二:「人卫版」高级职称考试习题集!
好看的人都在戳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zj/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