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T现象及触发TdP
早复极心电图一例:可见下壁导联ST段轻度弓背向下抬高早复极是指外观健康无心脏形态异常人群出现ST段抬高等表现的心电现象,伴有相关症状者称为早复极综合征。早复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电图现象,是指至少两个连续导联的QRS波群终末部和ST段起始部交界处的J点抬高≥0.1mV。早复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电图变异,大多数无病理意义,不用治疗,但一定要首先将它和器质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表现相区别,以防漏诊的发生。但近年来发现,一部分存在过早复极心电图异常表现的患者,也易于发生室速、室颤。早复极心电图表现
QRS波终末顿挫(A)和切迹(B)≥0.1mV,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T波对称
心室不同部位电位差形成J波的示意图
三种不同类型的Brugada波的心电图改变Brugada综合征最初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兄弟于年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报道的8个病例而衍生出的一个新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性心电疾病。东南亚地区高发,患者的心脏结构多正常,多见于男性,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改变: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V1-V3)ST呈下斜形或马鞍形抬高、T波倒置,临床常因室颤或多形性室速引起晕厥甚至猝死,植入ICD是防止患者猝死的有效治疗手段。
Brugada综合征1型Brugada综合征2型Corrado指数:V1和V2导联上高耸的QRS-ST(STj)和ST80的比值。Corrado指数1为阳性,为Brugada心电图改变;指数1,提示其他原因引起V1导联上出现r波;Brugada综合征及早期复极Corrado指数计算示意图β角:S波的上升支与r波降支之间的夹角,β角58°为Brugada心电图改变;r波三角:高耸的r波最高点之下5mm处的底线,底线3.5mm为Brugada心电图改变。Brugada综合征β角及r波三角底线测量示意图
图中箭头所指即J波J波综合征(JWaveSyndrome)是以J波为特征的合并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候群。J波综合征:J波是心电图上介于QRS波与ST段之间的圆顶状或驼峰状电位变化,由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介导,是许多临床综合征(如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室颤和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标志,这些临床综合征统称为J波综合征。一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QT间期长达ms长QT综合征:心电图QT间期延长,伴有T波和(或)u波形态异常,临床上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根据有无继发因素将其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先天性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RomanoWard综合征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前者听力正常,后者伴有先天性耳聋。目前认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由于调控心室肌细胞膜复极化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所致,后天获得性则多由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引起。一例后天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伴T波电交替体表心电图中QT间期的测量。
在50%左右的患者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桥粒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少数患者可能存在非桥粒基因缺陷。V2导联QRS末端可见一很小向上凸起的波,即epsilon波,诊断ARVC的特异性心电图改变ARVC(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目前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以心肌的脂肪或纤维脂肪替代为特点,存在右室心肌电位不稳定。其临床表现包括右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男性多见,可见心电图异常和室性心动过速,V1、V2导联可见epsilon波。冠心病:这份心电图上可见AVR导联的ST段抬高,其余导联ST段明显压低,多见于冠心病患者,提示患者冠脉病变为左主干病变或严重的三支冠脉病变,易发生猝死。所以,当我们在临床上遇见上述心电图时,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救治!作者:雁方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联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