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心肌病治疗医院 >> 正文 >> 正文

彤心飞传胸前导联R波鉴别室性心动过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2-5-31

栏目介绍

彤心飞传是由医院心脏科刘彤教授和郑州医院心内科谷云飞共同推出的一档心血管前沿文献速读栏目。每期精选国际顶级期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深度呈现,以期让国内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同步跟踪学科进展,了解前沿动态资讯,获取最新研究结论。

心脏结节病(CS)累及右心室(RV)时表现类似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组织病理学异常可导致疾病特异性RV激动异常,可在12导联心电图(ECG)中发现。ARVC患者大面积心外膜瘢痕导致部分心肌激动延迟并出现低电压,表现为QRS波末端激活延迟,偶尔可出现低振幅epsilon波。相反,心脏结节病患者透壁性右室瘢痕可致传导阻滞,因此,延迟激动区域伴低电压可出现R波。

该研究目的为评估胸前导联V1-V3通过反映不同延迟激动方式从而鉴别CS和ARVC。该多中心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接受VT消融的13例累及RV的CS患者和23例基因阳性的ARVC患者。分析了非心室起搏12导联体表心电图V1-V3导联是否存在R波(S波后相对于基线的正向波)及其表面积(SA)。

研究结果发现,所有CS患者均存在V1-V3R波,而ARVC患者中仅48%存在(p=0.)。PR间期≥ms,V1-V3中存在R波和最大R波SA≥1.65mm2联合诊断CS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96%,验证队列(18例CS,40例ARVC)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8%。

表心电图参数

图1体表心电图R’波表面积的测量

图2V1-V3导联最大R’波表面积

图3:12导联心电图流程鉴别右室起源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伴心脏结节病(CS)或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

图4一名52岁男性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左)和一名49岁女性心脏结节病(CS)(右)的右心室心内膜电标测

包括PR间期延长和V1-V3导联最大R波下面积≥1.65mm2在内的方法流程临床上方便应用,可用于鉴别CS与ARVC。胸前导联V1-V3QRS波晚期激动延迟反映了特定疾病的瘢痕类型。

参考文献

HoogendoornJC,VenletJ,OutYNJ,etal.HeartRhythm.DOI: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yy/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