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心脑血管专家王承龙教授每月定期在“医院”出诊
哈尔滨市道里区新阳路号
预约-
-
左室舒张末径65mm、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心脏射血分数22%,这些让人“绝望”的病情,意外发生在一位既往体健的中年男性身上。幸运地是,王承龙教授让患者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照亮了患者生命之路。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故事。患者自述:时间回溯到年年初,我当时突然出现剧烈干咳,伴有活动后气短,心率快,医院,心电图检查显示“心率稍快”,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医生按“支气管病”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到了年6月份,不适症状加重,上楼时出现左侧后背部紧缩感、后背发沉,走路距离稍远就觉气短,休息后可慢慢缓解。后来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上3楼就觉得喘不上气、后背沉重地好像背着重物,连拧干湿毛巾的力气都没有。
年8月,家属医院检查,大夫立即让做了心脏彩超,结果显示:全心扩大、心脏射血分数24%(正常值>50%),初步诊断为“心力衰竭”。医生交待说病情太严重,随时有猝死可能,需紧急留院观察,住院后逐步完善相关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听到这个消息,感觉自己很“冤”,我平常生活还是挺有节律的,不抽烟,偶尔喝点小酒,以前也没得过病,为什么一得就得这么重的病,心里很郁闷。在医院住了10多天,病情也没有什么改善,心情更沮丧了。后来我爱人和医院,看看其他医生怎么说,于是我们去了一所在心血医院,重新做了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只有22%,医生看完结果说,病情太严重,而且我还年轻,最好做心脏移植手术。听大夫说要做心脏移植才有救,我心里一凉,先别说手术创伤和风险,关键是心脏供体哪有那么好找啊!回去时,在医院走廊宣传画上看到有关心衰的介绍,上面写着心衰病人存活率很低,我心里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被压倒了。当时想着这种病预后不好,自己应该也没救了,时间紧迫,得赶紧处理好手头的事,不能给别人留下麻烦。
心灰意冷之时,有朋友建议可以试试中医,中医有治疗这种病的经验,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陪同下,医院王承龙主任看病,主任说先住院治疗看看效果吧。住院后,中药、西药一起上,半个月的治疗后,复查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末径64mm、射血分数34%,心功能较前有些改善,出院时干咳已经明显缓解,但仍然觉得气短、乏力,又带了1个月的中药,回家接着服用。
从9月初住院开始服用中药,10月中旬以后跟着王主任在门诊调方,且主任根据我复诊时的病情变化,调整西药的用法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双管齐下,到年11月15日,复查超声显示左室内径60mm、射血分数34%,年年底,查心超示左室内径61mm、射血分数43%,这时候,不适症状已明显缓解,日常活动下已经无明显的气短、胸闷不适,但还不敢过多活动,仍以静养为主,但坚持日常散步,每天步左右。随着症状的缓解及指标的好转,我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而且看病时主任总是鼓励我,告诉我有些患者坚持治疗,病情有了明显缓解。这些成功案例给了我康复的信心,觉得自己也有治愈的希望,虽然指标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还想射血分数再提升一些,继续坚持服用中药。年3月8日,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室内径57mm、射血分数45%,年3月3日,查超声示左室内径50mm、射血分数55%。半年来病情一直较稳定,年9月份,主任说可停中药试试,今年5月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左室内径51mm、射血分数53%,至今一切平稳。
目前我已正常上班,日常活动无受限,自己开车、单独出行均没问题。回首整个求医之路,感谢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了我新生!感恩王承龙主任,很幸运遇见了像王主任这样医术精湛的好大夫!感恩我的家人、朋友,你们的支持、陪伴给了我战胜疾病的力量!最后,我想对所有病友说:“得了病,不要紧,要从容地去面对,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早日把病治好!”
终末期心脏病是各种原因所致心脏病的晚期阶段,虽经积极的内科与外科治疗,患者病情仍然无法控制,随时有死亡风险。心脏移植已被公认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因持续发展的心衰需要反复住院,生命质量严重下降,而且多合并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表现为“双心异常”。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念及临床依从性,又会加速病情进展。
中医理论认为,“诸血者,皆属于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因久病、重病,病机多表现为“气血虚滞、心神不安”,中医药在传承古方精华的基础上,融合对心血管病的现代理解,建立了一整套以“形神同调、气血兼顾”为理论核心的治疗体系。
(本文案例部分已取得患者授权)
我们治疗得病的“人”,人“强”病自无
我院正在筹建“家庭私人医生服务”平台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zj/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