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明洲好大夫
本文作者:李明洲医生许多心脏病、高血压的药物需要晨起服用,或早餐后服用。但是来看病这一天,到医院有可能需要抽血检查,又需要禁食禁水。
并且大家都知道,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一些药物,控制着疾病的病情,或至少是减轻了病情。此时一旦停药,或推迟服用药物,可能会引起症状的发作或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又担心吃了药,会影响抽血检查结果。
两者有矛盾,怎么办?去医院就诊当天早晨到底要不要吃药?
为什么抽血前需要禁食,不让吃饭?
医学检验当中几乎所有检验结果正常值都是根据人体空腹的状态制定出来的。特别是,生物化学检查的指标,例如血糖、血脂、肝功等参数,还有一些与糖代谢相关的内分泌指标,例如胰岛素和C-肽等。
这些指标对机体的空腹状态依赖性非常强,同时也随着进食及进食后的时程而变化。所以,检查这些项目前,需要空腹,不让吃饭,当然,也不让喝奶,不让喝粥,不让喝饮料等。那么,喝水有没有影响呢?
经过数小时的睡眠,机体血液处于相对浓缩的状态,而我们的绝大多数血液检查结果是以此状态为标准的。喝水后,经过胃肠道的吸收,会使血液稀释。
所以,饮水会使血液化验的相关参数有所降低。血液稀释和参数降低的程度与饮水量有关。正常成年人,有效循环血量四五千毫升,饮水后主要是这些血液稀释。但是也不成比例,因为喝进去的水还要稀释总血容量,和总体液量。
所以,少量饮水对血液检验的参数影响不大,大量饮水还是有所影响的。
看病当天的早晨吃不吃药呢?
既然为了吃药,喝几口水对检查结果影响不大。
那么,药物本身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大吗?
只有极少数药物对血液检查的结果有影响,大多数药物没有影响或者是影响很小。心脏病和高血压的药物基本上没有影响。
但是,不按时吃药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却十分严重。1、不吃药可能会使病情不易控制,病情复发,甚至出现危险。
例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病情的不稳定期,甚至稳定期,主要靠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控制着心绞痛的发作,如果为了来看病而推迟或省略晨起的这顿药物,可能会使心绞痛发作,也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另如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晨的降压药物是一天血压正常的保证,一旦推迟服药,可能会使血压升高,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特别是使用两三种、三四种药物的患者。
2、医生更想看到患者吃药状态下的情况。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正常服药后的症状情况、体格检查如血压和心率等、检查结果等生理参数,对药物的效果进行判定,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例如增减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调整冠心病的用药。
如果来诊时不吃药,医生反而看不到治疗效果,或对治疗效果看不全面、看不充分。
综上所述,看心脏病、高血压时,除非医生对您的个体情况特别交待,看病当天的早晨最好正常服用药物,只是喝水量不大,喝两、三口水是可以的。
具体疾病问题找专业医生看
1.李明洲医生专业擅长: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心肌病及先心病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2.本文作者为李明洲医生,内容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代替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3.以上内容禁止转载,文中未标注图片均来自:rf.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lzj/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