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简介
叶利方,医学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苏州大学博士在读。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擅长心血管常见疾病、各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诊治。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钱琳艳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年取得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冠心病康复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冠脉学组委员兼秘书,主要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致力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的介入治疗(包括支架植入,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和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装)
糖尿病(DM)是心房颤动(AF)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同时可增加房颤的栓塞风险。但糖尿病前期与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尚未被单独研,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近日,在JACC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糖尿病前期是否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可增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
主要结果:1.这是一项使用ClalitHealthServices(CHS)电子病历数据库的历史队列研究。CHS是以色列最大的医疗保健维护组织。研究人群纳入所有25岁及以上在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期间被新诊断为NVAF的患者。并分成3个队列: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血糖正常患者。共纳入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5岁(四分位间距:65-83岁),其中52.5%为女性。共有人被诊断为糖尿病,人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人血糖正常。平均随访38个月(Figure2)。2.患者基线特征如Table1所示。所有人群的平均年龄和女性比例相似。糖尿病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比例较高(39.4%),阿拉伯民族的比例较高(13.4%)。糖尿病患者中只有16.8%的人体重指数正常,而在血糖正常的人群中,这一数字最高(31.4%)。与正常血糖患者相比,DM组的合并症发生率通常较高,例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或外周动脉疾病,eGFR中位数较低,而糖尿病前期组的合并症比例居中。值得注意的是,整个队列中有9.4%曾有过中风:在DM组中,这一数字最高,达到了12.5%。整个队列的CHA2DS2-VASc中位数得分为4(四分位间距[IQR]:2至5)。与糖尿病前期和血糖正常组相比,DM患者的CHA2DS2-VASc得分≥2分的比例更高(分别为98.3%,88.2%和82.4%)。3.每人年随访的卒中发病率在糖尿病人群中为2.16,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为1.40,在血糖正常的患者中为1.14。与正常血糖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卒中未调整HR为1.77(95%CI:1.56-2.00),糖尿病前期患者为1.25(95%CI:1.06-1.47)。在对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体重指数、eGFR、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既往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疾病和抗凝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后,与血糖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仍然与中风的高风险相关(糖尿病患者的调整HR:1.56;95%CI:1.37至1.79;糖尿病前期的调整HR:1.19;95%CI:1.01至1.40)(Table2)。Kaplan-Meier曲线显示了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正常血糖组之间的无卒中生存率比较,如CentralIllustration所示。4.糖尿病组每人年死亡率为15.10%,而正常血糖组为9.18%,糖尿病前期组为8.67%。糖尿病患者未调整的死亡HR为1.48(95%CI:1.42-1.54)。调整多个混杂因素后为1.47(95%CI:1.41-1.58)。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低(未调整的HR:0.91;95%CI:0.86-0.96)。在对其他合并症进行调整后,这种差异不再存在(调整后的HR:0.98;95%CI:0.92至1.03)(Table3)。Figure4显示了3个组的死亡率和死亡或中风的复合终点的Kaplan-Meier曲线。结论:糖尿病前期可增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之江心学评述:糖尿病与房颤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早已被业界所认知,并已纳入广泛使用的卒中风险评分系统中,例如CHA2DS2-VASc。但糖尿病前期与房颤卒中之间的风险尚不明确,这是第一项将糖尿病前期与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风险增加联系起来的研究,并且血糖类别状态与卒中风险之间存在分级关系,糖尿病前期卒中风险处于糖尿病组和正常血糖组之间。与血糖正常的患者相比,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合并症的发病率往往更高,包括肥胖,高血压,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疾病等。因此,考虑到卒中风险的复杂性,糖尿病前期可能是高危风险因素的标志,而不是真正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房颤患者血糖控制异常与卒中关系的认识,但不应改变现有的临床实践。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糖尿病前期和卒中之间的联系。参考文献
KezerleLouise,TsadokMeytalAvgil,AkrivAmichayetal.Pre-DiabetesIncreasesStrokeRiskinPatientsWith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JAmCollCardiol,,77:-..
未来可期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近万例。
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39名(其中博士学位19名,硕士学位18名);正高职称11名,副高职称1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
往期回顾
、之江心学: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可有效治疗偏头痛
、之江心学:长程持续性房颤选择导管消融还是外科消融
、之江心学:非奈利酮: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心肾双保护的新选择
、之江心学:被忽略的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左心室心肌病
、之江心学:强化降脂治疗对多发性血管疾病患者的获益评估:荟萃分析
、之江心学:预测HCM患者SCD风险的新指标:NT-proBNP
、之江心学:臂间收缩压差与心血管疾病结局和死亡率的关系
、之江心学:侧漏有招——巧用弹簧圈栓塞减少左心耳封堵器周分流
、之江心学:维生素C可减轻电子烟对血管内皮造成的急性应激损伤
、之江心学:碎裂QRS波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之江心学:左心耳封堵后可以直接电复律吗
、之江心学:HFpEF心衰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之江心学:TAVRORSAVR?PARTNER3试验2年随访结果的启示
指导:王利宏
技术支持:丁亚辉
策划:金钦阳
作者:叶利方、钱琳艳
排版:林敬阳
审稿:王利宏
欢迎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xjbzyzl/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