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病临床 >> 专业治疗心肌病 >> 正文 >> 正文

又见猝死,事发北京地铁站这种救命设备不

来源: 心肌病临床 时间:2021/3/26
白癜风皮炎应该怎么治疗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T9DkxpU?appid=s3rd_op398&s=op398

来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据新京报报道:

29日下午13时50分许,北京地铁2号线一名男性乘客心脏病突发,于和平门站开往前门站区间倒下。经群众、地铁工作人员、急救人员抢救无效,14时57分被宣告死亡。

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13时50分,该乘客在地铁上倒下后,仍有微弱呼吸,经群众现场紧急救治之后,该乘客于前门站被地铁工作人员用担架从崇文门站车厢内抬出,移至地铁出口闸机处等待急救人员救助。

随后,地铁站工作人员听从急救人员电话指导,对该乘客进行简单的心肺复苏治疗,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

记者多次向地铁站站长、多名地铁站工作人员确认,该站没有AED紧急救助装置。

此后,一名乘警也向记者证实,地铁站未设置AED。

但多个地铁站工作人员做过紧急救助培训,开始轮流对患者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记者确认,地铁工作人员拿出的紧急救助包中,没有人工呼吸一次性面罩,多个工作人员仅以普通包扎纱布相隔,对乘客进行人工呼吸。

乘客晕倒约20分钟后,14时12分许,北京急救抵达现场,急救人员现场用设备对乘客进行紧急救治,并按压。

14时14分,急救人员用担架将患者用担架抬进救护车进行抢救。

14时57分,该乘客被宣告死亡。

该男性今年61岁,姓姜,来自辽宁省,患有扩心病。近日,其与爱人医院看心脏病。他的爱人告诉记者,医院看完病,开了八个月的治疗心脏病的药。

病发前,两人乘坐地铁2号线打算到北京站乘坐火车回老家,“医院,一口药还没吃,一句话还没和我说,就走了。”

事实上,导致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就是扩张性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主要的临床表现便是胸闷、气喘、浮肿等。

在治疗上除非做心脏移植会有明显的改善,否则大多都只是对症治疗,而患者也将在反反复复的发病与治疗之中走向人生的最终点。

举个关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例子吧

有一位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男性病人,年龄大约在60多岁的样子。因为病人反复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所以常常会来到急诊治疗,甚至很多次在急诊抢救室里进行抢救。

每一次接诊这位EF值仅26%的病人时,我都要提心吊胆,万分小心,因为病人的病情随时会进展恶化,甚至死亡。

那一年冬天,病人又来到了急诊室。

他气喘吁吁的说:“我又来了!”

这一次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又一次寻常的发病,用些利尿剂和改善血管活性的药物就会再次好转回家。

他虽然知道自己终将会离开人世,却没有想到会如此突然措手不及。

医院的第二日凌晨,病人在一阵胸闷气喘之后很快室颤、心跳骤停。

因为病人的心脏早已严重衰竭,所以即使做了包括电除颤、胸外按压在内的一系列抢救,病人始终不可避免的去世了。

我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对于患有多年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来说,在某一天突发猝死可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医院内也不一定能够抢救过来,那怕只是恢复自主心跳。

但是,如果这位倒下的病人的病因不是扩张型心肌病呢?

试想,如果这位不幸死亡的病人不是长年患病的老人,而是平日里看似健康的中青年人呢?

面对一位心脏功能原本已经衰竭的病人,或许我们可以用回天乏力来为自己、为社会开脱。

然而,当一次又一次年轻的生命从我们的围观中流失,当一个又一个原本富有活力的心脏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永远停跳时,我们又是否深思过:为什么会这样?要怎样做才能改变?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警世恒言”!

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来说,及时正确持续高效的胸外按压很重要,但是第一时间予以电除颤同样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现实生活中,医院外猝死的病人都会回天乏力,而院内猝死的病人则复苏成功率要相对高一些?

根本原因便是:医院内猝死的病人除了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发现和胸外按压之外,还有就是能更早一步的得到电除颤!

年10月9日,下午1点半左右,乘客王某和同伴黄某从南京南站乘坐地铁一号线前往南京站途中,王某在天隆寺站突发疾病在车厢晕倒,同伴黄某将其扶到站台上并拨打急救。到现场急救后,于1点55分宣布王某死亡。

年2月17日上午10点27分,35岁的IBM深圳公司女经理梁娅倒在深圳地铁蛇口线水湾站C出口的台阶上,地铁工作人员4分钟后赶到现场,15分钟后才拨打,其间未对梁娅采取急救措施,11点18分急救人员赶到后发现梁娅已死亡。

年6月29日19点40分左右,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开往潞城方向站台上,天涯社区副主编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抢救无效死亡,现场无AED!

年8月6日,上海徐家汇地铁站内突发意识丧失。医院的女护士自告奋勇上前帮忙做心肺复苏,另外一名男子也向地铁方面表示,自己具有急救能力、并具备相关急救证,两位热心人蹲下来,对这名躺在地上不省人事的男子做心胸按压。最终患者在送医后被宣布死亡。

年3月8日,在北京昌平东关地铁站内,一位29岁的男性不幸猝死,现场无AED。事后家属认为“当时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30分钟内,没有任何一位地铁工作人员对病人进行探查、抢救,导致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类似的悲剧数不胜数,所以像地铁站这样的公共场所应该安装随手可及的AED设备,并且培训职工能够正确使用它。

现在,在南京地铁的主要站点内都已经配置了AED设备。

这些AED设备并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够在关键时刻为病人生命提供保障的利器。

但,只有这些设备是远远不够的。

除了人流量较大的主要站点之外,应该予以AED全覆盖,每一个站点都应该配备!

除了配备设备之外,还应该做到在需要时能够触手可及,能够有人可以正确使用。

如下图这种需要扫码才能取出的AED设备,在千钧一发之际是否能够被第一时间取出呢?

此外,以地铁站为代表的公共场所,是否每年都会对员工进行正确使用AED和心肺复苏的培训呢?

下面图片和视频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zyzlxjb/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