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概念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应激性心肌病是指严重精神或躯体应激下出现一过性左室功能障碍的疾病。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倒置,QT间期延长,心肌酶学轻到中度升高;心脏超声表现为短暂的左室心尖-中段呈球样改变,运动减弱伴基底段收缩力增强,冠脉造影未见器质性狭窄,心室造影提示收缩期可见心尖-中部的心腔扩大,基底狭窄,病因不清,预后良好。
应激性心肌病与心肌梗死的鉴别方法
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症状和急性心肌梗死十分相似,但应激性心肌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不能发现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两者可以加以鉴别。
1.应激性心肌病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心肌梗死多见于中老年男性。
2.应激性心肌病发病前常有应激史,心肌梗死不一定有。
3.应激性心肌病心肌酶学检查仅为轻中度升高,心肌梗死升高更明显。
4.应激性心肌病冠脉造影示梗塞相关冠脉(IRCA)血流通畅,心肌梗死一般为IRCA急性闭塞。
5.应激性心肌病心尖部球样扩张一般可在4周内恢复正常,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异常和心室扩张难以恢复。
6.应激性心肌病预后良好,心肌梗死一般预后较差。
误诊案例
基本资料
女,72岁。因胸闷6h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大汗及恶心、呕吐,上述症状持续无缓解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
检查及诊断结果
查体:血压(BP)/60mmHg(1mmHg=0.kPa),无明显阳性体征。
心电图(ECG)示:ST段在Ⅰ、Ⅱ抬高0.1~0.2mV,V2~V6抬高0.3~0.6mV,V4~V6抬高幅度大于V2~V3。
心肌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4.33ng/ml(0~1.0ng/ml)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64U/L(0~24U/L)。
诊断: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即刻行急诊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
首次结果显示:示左主干、前降支、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正常,左心室心尖部运动消失向外呈瘤样膨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床旁超声心动图(UCG):左心室心尖部向外呈瘤样膨出,LVEF38%。
复查结果显示:心肌标记物:cTnI2.4ng/ml和CK-MB42U/L。第3天心肌肌钙蛋白(cTnI)1.2ng/ml和肌酸激脢(CK-MB)20U/L。心电图:ST段逐渐回落,出现T波倒置,V2~V4出现Q波。
再次诊断:考虑应激性心肌病可能性大。给予倍他乐克及小剂量蒙诺口服,以及三磷酸腺苷(ATP)、维生素C等营养心肌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最终复查结果:2周后UCG示左心室心尖部运动减低,LVEF59%。2个月后复查UCG: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LVEF69%;心电图正常。
本文为医道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文献1.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zyzlxjb/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