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张大哥,被医生诊断为终末期心脏衰竭,差点都想自己“买块地”料理后事了。但不久前
他居然成功植入福建首例“火箭心”。4月26日上午,张大哥恢复良好,已成功出院。
据了解,这是福建首例纯国产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这也是福建医院心外科完成的第三例人工心脏植入术。
心脏随时停跳
江西大哥不远千里来福建求生
“以前,我走平路都会喘,像个60岁的老太太。而且脸都是黑的,现在,你看,红光满面!”医院心脏外科病房,张大哥高兴地向记者脱下口罩展示他的红脸蛋。“现在就想赶紧出院,外出做生意,努力赚钱!”
48岁的张大哥是江西人,有5年多的心衰病史,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脏衰竭。
由于他的心功能极差,常出现胸闷、憋气、无法平卧甚至在夜间呼吸困难的情况,导致心脏随时可能停跳。
换心是唯一的出路,但等了一年。老张始终等不到合适的供体,差点就想自己“买块地”料理后事了。
不久前,他通过朋友了解到,医院心脏外科可以进行人工心脏植入治疗,因此不远千里来到福州,求诊于陈良万教授。
近日,心脏外科陈良万教授、戴小医院院长刘晓程教授同台操刀,顺利将仅重g的“火箭心”安装到患者体内。术后,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完全国产化
技术上已达到国际标准
心外科陈良万教授指出,人工心脏的主要作用有三种:一是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二是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持,待心脏休息好,功能恢复后撤除;三是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支持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此次,“火箭心”的成功植入,对医院心脏外科来说,既是一项新的挑战,更是一次新技术突破,标志着终末期心衰的治疗步入新的阶段,标志着医院心外科水平迈向新的高度。
据心脏外科戴小福主任介绍:人工心脏技术是除心脏移植外目前最有效的治疗终末期或重症心衰的手段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患者最长存活时间已超过15年。此次使用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箭心”,在技术上已达到国际标准。‘火箭心’的特点是体积小,质量轻,功能更稳定,对抗凝的要求没那么高,且价格比进口的人工心脏低很多。进口的人工心脏费用为万~万元人民币,令人望“泵”叹息,而国产的人工心脏价格仅为50万左右。”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体外生命支持部门主任董疑说:人工心脏技术是采用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系统,由体内组件和体外组件构成,其工作原理为搭建起心脏左心室到主动脉的旁路,对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起部分替代或辅助作用。患者外出时,可将两块电池放入包中背在腋下两侧,同时使用控制器腰包,将控制器固定在腰部,便于日常携带,重量相当于一款轻型笔记本电脑。
作为全国最早掌握人工心医院之一,医院也是福建省唯一一家、全国11家进行“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用于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的中心之一。医院心脏外科已完成三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患者均恢复良好,心功能逐渐恢复。
目前,医院心外科正在征集心力衰竭终末期患者参与“火箭心”的临床试验,符合条件者可免除人工心脏材料费,大部分诊疗费均可报销。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陈坤
编辑:杨小懒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zyzlxjb/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