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更新第8期……
女性,69岁,心悸胸闷1个月,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心电图检查见下图:
心电图特点:
1.基本特点:心率:56次/分;PR间期:ms;QRS波时间:86ms;QT/QTc间期:/ms;QRS波电轴:-7°。
2.QRS波振幅增高:V5导联R波振幅=2.5mV,RV5+SV13.5mV;Ⅰ导联R波振幅=1.5mV,aVL导联R波振幅1.2mV,R1+SⅢ2.5mV。
3.电轴左偏-30°。
4.R波为主的导联(I、aVL、V3-V6导联)中,ST段下斜型压低,伴T波负正双向。S波为主的导联(Ⅲ、aVF和V1导联)中,T波直立。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左心室肥厚。
3.ST-T改变。
解析:
1.心室肥厚或扩大时,除QRS波振幅增高外,还可出现QRS波电轴左偏、QRS波时间延长和ST-T改变。
2.简单说来,QRS波电轴指的是由心脏除极所产生的心电向量的综合方向。电轴的偏移与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和左右心室的重量比例有关。左心室肥厚或扩大后,心脏位置左移和左心室的重量比例增加,都可使电轴左偏,但左偏通常-30°。
3.心室壁肥厚或心腔扩大、心室肌病变(纤维化)伴有的传导性降低,均使心室内传导时间延长。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时间延长,但通常ms。
4.心室肥厚时,常可伴有心室肌复极异常,在心电图上表现为ST-T改变: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倒置或伴ST段压低,S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直立或伴ST段抬高,其机制见下图。目前认为左心室肥厚伴ST-T改变不仅是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做功增加所致,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也会出现,因而建议不再用“劳损”和“典型劳损”,而改为“继发性ST-T改变”。
左心室肥厚的T波改变
左图:正常时,心室肌除极方向是由心内膜下向心外膜下,除极完成后,由心外膜下开始复极,然后逐渐向心内膜下复极,此时在心电图上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
右图:当左心室肥厚时,除极时间延长,在心外膜下除极尚未完成时,心内膜下已经开始复极,心室的复极顺序发生改变,此时在心电图上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5.左心室肥厚时,ST-T改变是否提示同时存在心肌缺血,有待结合临床资料考虑。
6.本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的依据包括:QRS波振幅增高、QRS波电轴左偏和ST-T改变。本患者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显著肥厚和肺动脉高压,心电图诊断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一致。
7.本患者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因此ST-T改变提示可能同时存在心肌缺血。
王继辰感谢在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lanzweibolu.com/zyzlxjb/8014.html